在中文里被译成“移情”的德语单词Übertragung,其实只有“转移”的意思,而没有“情”的内容在里面;在英语里,Übertragung被译成Transference,后者实际上也只有“转移”的意思。“移情”曾经被认为是很天才的翻译,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成语“移情别恋”的前半部分,但是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好的翻译,因为它无中生有地增加了“情”,同时又间接地否定了被转移的其它内容,如冲动、幻想、看法等等。所以,德语的Übertragung和英语的Transference,直接译成中文“转移”应该是最恰当的。
“移情”这一翻译所隐含的“别恋”的意义,导致了对这一术语的原意的曲解。特别是对羞于谈情、乐于谈理性的中国人来说,这种翻译上的疵瑕,容易阻碍对这一术语所表达的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接纳。曾经跟中国的同行讨论过这一问题,有人认为,这个翻译已经很深入人心,成了汉语体系里精神分析话语的约定俗成的一部分,改变它可能遇到相当的阻力,并且可能造成混乱。而我个人却认为,精神分析在中国的传播才刚刚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还远远没有到家喻户晓、“积重难返”的程度;而且,从推动精神分析在中国的传播的整体战略上看,改变这一翻译所遇到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问题,会大大小于错误的翻译本身制造的困难和问题。路还长得很,所以起步时的偏差还有机会被纠正,如果不纠正,这些小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后果。
不良的后果实际上是已经造成了。一些心理学的科普作者,也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刻意地把“移情”描述为“治疗师不能承受的来自病人的爱情”。这种“爱”当然也是“移情”的一种类型,但作者们却没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作为“移情”的爱情跟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的本质区别,从而导致了公众对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的巨大误解。甚至一些身居高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士,对“移情”也有很多不恰当的理解,如认为“移情”是心理治疗中应该避免的、即使出现了也应该及时地克服的东西,很显然,这些看法极可能是受到了“移情等于爱情”的影响。如果把这一术语直接译成“转移”,被误解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
跟“移情”相对应,德语的Gegen-Übertragung或英语的Counter-Transference,被翻译成“反移情”。这样的翻译,除了“移情”本身所可能导致的歧义之外,“反”字也可以增加该术语被误解的可能性。一位在精神分析领域内阅读甚为广博的学者在一次讨论病例的时候说:“反移情”的意思就是,病人的“移情”出来了,你就要去反对它。很显然,这是对这个术语的极大的误解。我个人认为,这个术语被翻译成“逆转移”要好得多,“逆”更接近原文的形容词所表达的“方向”的含义,而没有随意增加原文本来就不具有的“反对、反抗”等动词的意思。
二、什么是“移情”和“反移情”?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编号XXX:男性,18岁,高二学生。因严重的强迫症状影响到学习和人际交往来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就诊。症状和症状学诊断略。来访者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人品和学问都很好,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父亲对来访者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来访者印象很深的事件是,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家里来了人,他很高兴甚至很兴奋,说话和动作就特别多。每当这样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当着外人的面严厉地指责他,说他是“人来疯”、“哗众取宠”、“装疯卖傻吸引别人的注意”等等。从十、四五岁开始,偶尔会攻击父亲,说父亲搞科研、写论文,也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来访者自己读过很多书,由于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他很多的时间都是靠读书来打发的。交谈中医生感到自己在来访者那个年龄的时候虽然也是无书不读,但限于时代的条件,读书的数量远不如他。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