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三开始,只要我在做功课,爸爸妈妈就不看电视了,电视机每天的利用率也只在新闻联播上。没有其他爱好的爸爸妈妈,晚上两人只能在屋里小声说话,或者就是出去散步,生怕影响我。但是即将高考时,父母为了缓解我的紧张情绪,常常会在晚饭后拉着我出去一起散会儿步。五月里气候比较舒适,是散心的好时机,父母会找来一些笑话讲给我听,想来也是用心良苦的。
记得去年五月的时候,还去城隍庙那里烧过一次香,是妈妈带我去的。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但当高考进入30天倒计时的时候,我却变得非常虔诚,跟在妈妈身后,祈祷菩萨保佑我“金榜题名”。在许愿树前,终于把扔了N次的许愿条扔到树上时,我相信菩萨收到了我的信息,会让我实现考上上外的愿望的,于是心里仿佛踏实了许多。
临近考试时,我的心态变得好了起来,不知这算不算否极泰来,紧张过了心里反而踏实了。但我清楚,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在那段时间里做出的牺牲,他们默默承受着紧张和不知所措,只把和谐与快乐留给我。
高考在即,高三学生的内心开始波澜起伏,紧张气氛弥漫下的同学们也似乎变得有些异常。面对人生中如此重要的考试,紧张自然在所难免,只是压力过度,可能导致先在心理上输人一步。如何化解心中千千结?记者采访了连线心理咨询中心徐清照教授,为考生几种常见心结对症下药
家长避开四误区
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的检验,对于考生后盾的父母而言,这也是他们的一场战争,如何保持自身的良好心态,让孩子有好心情迎接挑战,这也成了不
少父母关心的问题。林紫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怀齐根据多个案例总结,家长心理最好要避开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到处打听小道消息,并传递给孩子。
孩子比家长更清楚自己的底细,这时候,家长应避免把自己的没有把握当成真实的信息强加给孩子。因为在高考这样的事情里,家长只是通过孩子了解事情的发展,真实的情况没有孩子清楚。孩子是当事人,更清楚自己的水平,自己的竞争力,比家长更能掌握信息。这个时候,家长要相信孩子的判断,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这时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安,清楚这是很正常的,也不要怪自己怎么无法做到用平常心对待,其实别的父母也会这样的,因为当一个人对至关重要的事情把握不住的时候就会焦虑。
误区二:放弃自己的个人爱好、休息时间,做全陪父母。
有不少父母自作主张为孩子建立一个“肃静”、“回避”的“刑堂”,甚至为了高考让整个家庭都变样,大家都盯着考试不放,如果家庭生活中除了考试就没有别的东西,这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因为这在提醒孩子:我们现在整个家庭将发生大事情,这样做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其实高考是用孩子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所以要按照孩子做事的习惯。父母只是配合而已,而不是用父母认为好的方式强加给孩子。我们可以问孩子,家人需要怎么配合他面对这次考试,与他商量,并让孩子告诉父母需要做什么,这是比较好的。如果孩子同意,父母甚至可以与孩子分享生活中的乐趣。这样父母也轻松,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而不是每天害怕做错什么。
误区三:每天自己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总是担心孩子考不好会有什么恶劣后果。
家长的心情容易影响孩子。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系统,是会互相影响的,特别是情绪是会传递的,如果我很生气对你,你就很难用好心情对我;如果一个人跟一个每天都紧张兮兮的人在一起,这个人也会变得紧张的。所以,如果一个考生生活在一个上下都很紧张的家庭,想保持平静的心态几乎不可能。反过来如果一个考生生活在一个轻松的家庭,心情也慢慢会被带动的。总之一个家庭总体表现出什么样的氛围,家里的小孩也慢慢拥有与这种氛围相对应的心态。所以家长如果要想让孩子不那么紧张,首先要把自己总提到喉咙口的心放回去,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