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三分之一是考心态,当考生开启潜能、调整心态后,临场往往会有非常好的发挥。” 随着中、高考临近,各种心理辅导讲座开始升温,调整考前心理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心理医生指出,将心理状态和考试分数对接,也可能演变成一种危险的心理暗示,加大考生负担,高考“心理按摩”应该因人而异,适量适度。 瓯海一所中学前段时间请心理专家上考前心理课,全校所有高三学生都要参加。该校一位高三学生听后直言:“不但没有减轻压力,反而越听越紧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如何调整孩子的考前心理表现得很热衷。前天在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的一场高考心理辅导公益讲座,吸引了100多人冒雨前往聆听,其中家长超过半数。一位家长说:“我很想帮孩子减轻思想负担,为此常常到亲戚朋友那里取经,还给孩子买补品炖营养汤,但最后孩子都不太喜欢。” “医学上有个名词,叫‘知识焦虑症’,当一个人对信息不能很好理解时,知道越多越焦虑。同样,考生本来没有注重分数和心理的联系,当你不断提醒紧张会造成严重后果,他们可能变得更焦虑。”温州市民康医院心身科主任程航认为,学生心理素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不是在高考前“临阵磨枪”。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黄国胜认为,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考生考试正常发挥,如果把心态调整本身作为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心理按摩”应该因人而异,适量适度。出现厌学、失眠、幻听等明显焦虑症状的学生,可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但高考引起的一般性紧张情绪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