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7/7/12 9:52:42 点击: 作者: 查看咨询师 |
失眠使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也是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之一。注意力不集中,自然也就记不住东西。因此,失眠患者常伴健忘症。 我国失眠患者在发病上有什么特点? 据陆亚文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失眠患者发病有以下特点: 72例失眠症在诊断上分类为:失眠症34例(47%),神经衰弱23例(32%),躯体性疾病6例(8%) ,抑郁性神经症5例(7%),抑郁症2例(3%),精神分裂症2例(3%)。 其失眠情况表现为:病人均为每周失眠3晚以上(包括3晚),至少持续1个月。平均失眠病程18.6±40.5月(1月~20年)。入睡困难62例(86%),易醒36例(50%),早醒8例(11%),多梦4例(5%)。72例患者平均每晚睡眠5.25±2.1小时,但均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72例患者30岁左右,已婚成人发生失眠症占多数,且女略多于男,这与国外调查结果一致。职业分布以工人最多,科技人员和教师居次,家庭主妇、财会、服务人员及干部等也占一定的比率,这可能与深圳职业人群结构有关。72例失眠症可查到影响因素者占86%,大多数人缺乏体育运动,工作学习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其他如睡眠环境差、婚姻问题等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国外也有报道,社会经济状况差者较经济状况好者失眠的多,他们的解释是:前者面临的精神压力大,居住环境条件较差,易引起或加重失眠。 本组72例失眠症平均病程1.5年,而首次诊治者只占53%,表明半数以上失眠者未能及时就医。国外的专家学者也报告,80%的失眠者病程超过一年,其中仅半数就医,说明对失眠的忽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其实,睡眠障碍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本组中日间功能受损者占78%;国外的学者也报告,长期严重失眠者意外事故及外伤发生率较高,故应加强睡眠卫生的宣传,鼓励失眠者及时就医。调查资料也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社会问题,也希望得到心理关怀,因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尤为必要。 中医是怎样认识失眠症的?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论述颇多。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因为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得入寐的一种病证。正如《伤寒六书》中说:“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 失眠在《内经》中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始称“不寐”;《中藏经》称“无眠”;《外台秘要》称“失眠”;《圣济总录》称“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称“少寐”;《杂病广要》称之谓“不睡”。 中医认为哪些原因可导致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较多,中医认为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体弱、忧虑、抑郁等等,也有的与饮食有关。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不论是心经自病,或者脾病、肾病、肝病及胃病影响于心,均可导致失眠。其中由于思虑不解,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而发病的较多。心脏受损,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不得安宁,因而不能成寐;而心血不足,与脾气受伤密不可分,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因而心神不安。这种心血虚而引起的失眠,还可见于虚弱之人,或者产后失血,生育过多的产妇,以及老年人形体日衰等,其关键在于心血不足,病变涉及心脾两脏。中医认为睡眠乃系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可导致不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明,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人的正常睡眠是大脑皮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正常表现,在中医学中称为“神”。古代医家虽知与脑有关,称“脑为元神之府”,但多数认为是心、肝、脾、肾等脏腑阴阳气血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种规律的破坏,均可导致失眠。造成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种。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论:“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一般而言,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或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令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安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若因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或病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或心肾不交,虚火上扰所致者,多为虚证失眠。但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彼此相互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 |
|
顾恺颉博士以信息
添加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