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家认为,行为和情绪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景所作出的评价,并认为这些评价受个体的信念、假设、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不同,认知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称之为(C ,consciousness)。这一公式中的S不再指简单的外部刺激物,而扩大为整个现实世界中可以起刺激作用的成分,如事件、情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等等。 认知理论不仅把知觉过程看成是意识的,也把情绪和动机置于意识范畴加以研究,认为情绪是大脑把生理变化和对事件的知觉加以整合后产生的心理体验,一方面,情绪产生的过程中包含着生理反应,另外也包含着认知评价因素。而动机与个体行为的目的紧密相联。在意识的支配下,动机与知觉(包括思维)及情绪形成一个个体行为的有机整体。 因此,认知治疗家认为当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或由于对感觉作出错误的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对知觉的准确性或范围产生影响,使知觉受到限制或歪曲,从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要想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对原来的认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 认知治疗的种类目前有许多种,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就一些有代表性的认知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合理情绪疗法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又称为 ABC理论,A是指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是指个体在诱发事件之后的信念系统,即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艾利斯指出,人们往往认为情绪和行为结果是直接由激发事件A引起的,即由A引起C;但实际上,激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为,唯有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艾利斯曾提出过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认为那是西方社会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常常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主要原因。而韦斯勒等人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了总结,认为它包含有绝对化的要求(如:“我必须成功”)、过分概括化(如“自己一无是处”)和糟糕至极等三个特征。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及其方法。
该疗法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为主要治疗目标的.即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不合理的信念给人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治疗过程一般可分为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和再教育等四个阶段:
①心理诊断,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所属的性质及病人对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行分类;当治疗者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病人核心的ABC之后,就可对这一阶段工作做一总结,即对病人的问题做出诊断。在此基础上同病人一起制定治疗目标。
②领悟,这一阶段要引导病人学习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强化他们进行治疗的动机。在这一阶段,治疗者要帮助病人达到五个方面的领悟。一是人类情绪并非偶然发生的或基于某种神秘力量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基于科学的规律及与其相关的事件;二是向患者强调人的观点、信念和人生哲学在引发其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认识到信念B是引起情绪与行为C的直接原因;三是帮助患者找出造成情绪与行为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四是使患者认识到对自己的心理障碍负有完全的责任,促使其积极参与心理治疗过程;五是帮助病人认识到,如果某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就是可以放弃的: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情绪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