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是指以整个家庭为对象,把治疗焦点放在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治疗方法。家庭治疗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Ackerman(1958)提倡治疗病人时要把治疗个体的观点转向整个家庭,才能更广泛地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以后的研究者发现,家庭关系中的“双重束缚”、沟通不良、权力倾斜等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个人心理”是“家庭”的表现。目前的家庭治疗已经不再强调对全部家庭成员进行治疗,而是以“家庭取向(family oriented)”的观点来认识和干预心理问题,通过改善人际关系达到治疗目的。
家庭治疗的流派和基本理论
系统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的系统,同时又包含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进行信息交流,个人深深植根于大系统之中。个人在系统中的行为是由相互交往模式塑造的,认识和解决问题是用环性或循环的方式而不是线性的因果方式,强调治疗时要把焦点从个人动机、目的转移到行为、行动上来。
结构式家庭治疗:结构理论认为家庭内部存在一种结构式组织,使每个成员有归属感,同时又允许成员保持各自的个体化。这种结构必须有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结构中要有明确的界线或规则,明确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力。如果家庭结构混乱或者界线不请,家庭的组织、关系、角色、权力执行都会混乱,表现出不适当行为。
行为式家庭治疗:依据行为学理论,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表现上。治疗时要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与进展,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对目标行为给予适当的奖惩,促进家庭成员行为的改善。
策略式家庭治疗:基本理论认为个人的症状是错误的观念和误导的行为造成的结果,一定程度的模式化行为会强化症状。在治疗时对家庭问题的本质要有充分的了解,用合适的治疗策略,从认知层面分析、改变家庭问题。
家庭治疗的基本技术
家庭雕塑:用空间、姿态、距离、造型等非言语的方式来表现家庭中的相互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情况。事先可以不作计划,仅用治疗师的创造性和自发性,来激发家庭成员的情感,促进相互作用,促进家人成长。
参与:参与指的是治疗师与来访的家庭联结起来,暂时投情地成为家庭系统的一员,是保证治疗能顺利进行的条件。家庭治疗时需要承受挑战与冲突,治疗师在接受、理解的同时还要表现出竞争性和权威感。
互动:在治疗时重行动,轻描述或评论,寻找家庭中新的相互作用模式,挑战旧的、适应不良但稳定的模式。在治疗师的干预下,诱导家庭在互动中向健康良好的新模式发展。
重塑家庭边界:治疗师用各种具体的方法,来调整家庭中的亚系统及其边界界限。对于互相过分涉入的家庭,要加强其亚系统的边界,鼓励家庭成员独立自主;对于过分解离的家庭,要鼓励家庭成员不要回避冲突,要直接地、大胆地进行互相讨论和交往。
假设—循环—中立:假设是从了解家庭时所获的信息中得出,它是对家庭进行探索的出发点,也是指向新信息的路标。循环指的是治疗师的一种能力,能够从连续的特定提问中,利用得到的反馈信息来引导自己,通过向家庭成员提问来了解和传达信息。循环提问是指治疗师请每一个家庭成员表达对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常常使会谈的阻力减少,又在家中引起各种不寻常的反应。中立指在家庭治疗时,治疗师总的态度上,要用一种超然的态度保持不偏不倚,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不要评价好坏,不强迫改变,不深挖过去。
去诊断:将被治疗者从病态标签的压抑下解放出来,解除其“病人”角色。
积极赋义:对当前的症状,从积极的方面重新进行描述,放弃挑剔、指责态度而代之以一种新的观点。
悖论干预与症状处方:要求被治疗者故意保持或“加重”症状行为,常可迅速控制不合意的行为。可能的机制是被治疗者及家属对于病态体验的过分关注,被治疗师故意夸张、放大,达到了让他们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地步,从而产生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