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也有译为"学习无能"、"学习特殊障碍"的。此称谓最早由1963年美国著名特殊教育家柯克(S.A.Kirk)1在参加"全美知觉障碍儿童基金会-家长年会"演讲上提出的。当时他这样来描述这类儿童:"他们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发展异常 。这类儿童不包括诸如:盲、聋等感觉障碍的儿童,也不包括弱智儿童"。
在实际鉴别中,可参照如下标准:1.学习困难是就学习结果障碍而言的。2.此障碍标准是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其一,从相对评价来说,学习成绩低于平均成绩1.5个标准差;其二,从绝对评价来看,三门核心课程中必须有一门以上不及格,需要补考。3.学习障碍不是由感官障碍或智力障碍引起的。4.学习困难学生中无孤儿及家庭经济极端困难者。这类含义为实际应用中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区别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
另外还有许多诸如以上不同角度的提法,但概括起来,学习困难儿童的基本特征有: (1) 学习成绩明显落后,长期稳定的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水平; (2) 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智力偏差(如:言语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较差等),但不是感官生理原因造成的; (3) 不能接受适合大多数同龄儿童的教材教法而需要适合他们发展水平与特点的特殊教育; (4) 学习困难伴有其他落后症状,如:社会适应性较低、各种行为和情绪问题较多等; (5) 身心的生长发育仍属于正常范畴。
学习困难实例与点评
1.认知行为的干预---家庭式咨询
某四年级男生,智商中上,成绩为班中倒数,由母亲带来咨询,诊断为"学习困难"。咨询中心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法,一方面给予认知上的指导,通过特定技巧(如:画"愿望"图、时间算帐等),让他树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实施行为训练,每次留一个他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他边增强自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学习习惯。通过五次会面,该生有明显进步,不但作业不再由母 盯,在学校还多次受到老师表扬,而且还有了"争取正数"的信心与决心,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以前以"打游戏机"为首位,现在能主动先考虑到做作业的时间。
孩子的改变,离不开母亲的配合;同时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母亲也得到了教育,并有了相应的改变:在言语上、行动中,以往总是停留在抱怨、无奈的状态中,而今对孩子的进步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能够牢记"鼓励为主"的原则,不断给孩子加油;而且能够耐心地看待孩子的"过错",给予孩子支持与引导。用母亲自己的话,"健康心理咨询,不但是帮助孩子发展的过程,也是引导我如何做母亲的过程。现在我从自己的实践中,真的掌握了这条育儿原则: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
2. 巧用"厌恶"助学童
某四年级的小学生A,有一个让父母颇为头痛的难题:做作业不看题目,平常有父母在身边提醒倒也可以应付,可一旦考试就糟糕了,老师不会在考试时帮他念题目,于是总是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可如果有人帮他念着题目他基本能一一完成。父母不知对他说了多少遍要先看题目,甚至动用了武力,可小A"临阵"就忘记了。为此,小A由父母陪伴来到我咨询中心。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小A的问题多半出在父母身上,长期以来的"陪做功课"使小A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虽说父母是为了提醒他而无奈相伴的,可这恰恰无形中成了小A的"病因"。咨询员一方面给家长提出了要求:改变"陪读"的方式,另一方面用小A可以理解的语言同他交流,使他自觉地意识到"问"与"答"的关系--
咨询员:小A你如果到外面去玩,到哪里吃饭? 小A:饭店。 咨询员:那么要小便到哪里去呢? 小A:当然是厕所。 咨询员:你怎么知道哪是饭店、哪是厕所呢? 小A:看牌子呀!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EAP服务中心 021-51699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