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间,我在办公室不经意地哼唱歌曲,突然有好友大惊小怪地说,唉,怪了,我也正在心里唱这句呢?我自己也纳闷,这首歌明明是一首老歌了,很久没有人唱了,我怎么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歌?而且同事居然也和我想到一起了?
最近连续几次出现这样的巧合。不是我突然唱出了别人的“心声”,就是别人莫明其妙地唱出了我的“心声”。难道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心电感应?
人们常常有这种经验: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类巧合现象呢?
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
有一句与“说曹操,曹操到”类似的俗话是“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为什么一个人总有“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的想法呢?
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对受伤的指头格外注意罢了。也就是说,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选择的。由此我们可明白为什么会“说曹操,曹操到”了。因为事情就是这样:恰好符合这一经验的被我们记住了,而更多的不符合这一经验的却被我们忘记了。并非我们的预言多么准,只是由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更有利证实这句话罢了。
类似的事可以举出更多。有些人会相信预言性的梦。他也确实可以给别人举出一两个例子。但是,他忘记了预言性的梦还是不曾实现的居多这个事实。有时还会听到一些人议论:某某人算卦算得可准了等。其实这也基本上属于此类情况,即偶尔算准的留在了那些轻信的人们心中,而大量未算准的却被这些人遗忘了。
事实上,在各种场合下,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罢了。应该说,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
许多无法解释的神奇之事,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
另一种解释是弗洛伊德从潜意识观念出发给出的。来看一则弗洛伊德引用的发生在他朋友布列尔身上的事情。布列尔与太太在一家餐厅吃饭。在交谈中,他忽然停下刚才的话头,说了一句无关的话:“不知道饶医师在匹兹堡干得如何?”他太太惊讶地说:“几秒钟前我也正在想同样的事哪!”这似乎可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灵感应的事例。但是,当他们偶然向门口处看时,看到一个与饶医师长得非常像的人路过。推想一下这个人应该刚从他们的桌前走过。只不过当时两人在专心谈话,意识中都没有注意到他,但他的存在搅起了两人潜意识中对共同朋友的想念。在此情况下,两人出现相同的想法便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然而,如果没有偶然地看到那个人的话,这将是一个根本无法做出常规解释的事。或者说,成为一个证实心灵感应的有力证据。
再来看前言中提到的“我”偶然唱的一首老歌,周围的人恰巧也在心里唱这首歌,如果我们稍稍想一想,是不是刚刚楼下的音像店正在放这首歌,是不是谁的手机铃声刚刚响过这个旋律?
由此我们亦可推知,许多似乎无法用常规解释的所谓神奇之事,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之前、之时或之后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背景知识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到)。或许,当我们对相应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时,我们就不用投向神秘论的怀抱了。
人们似乎都更愿意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
在作出上述解释后,我们能否乐观地推断:这种合理的解释将转变那些相信特异现象者的态度呢?恐怕还远远不能。对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来说,再有说服力的解释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除他们的所有怀疑。当他们内心中相信其有时,总会尽一切努力反驳信其无的说法。限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我们当然无法对任何巧合之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只要有一件不能作出解释,他们就会坚持认为:至少这件你无法解释的事情证明了特异现象是可能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