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天地 >> 婚恋家庭 >> 正文

失恋,分离之痛

日期:2011/11/29 15:03:07 点击: 作者:   查看咨询师

    “我一路跑回家,瘫坐在沙发上时,已累到呼吸濒临衰竭,那一刻的我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是在苟延残喘。我眨眨眼睛,眼角很干涩,我没有痛哭失声,但在我脑海中,房间里,各个角落,漫山遍野,似乎都在大剂量的播放着苦情歌。我的心一阵阵的抽搐,手指也在微微颤抖。我筋疲力尽,想要侧身靠一靠,却发现,沙发在我眼中已大到无边,全世界,都没有一个支点。”这是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失恋33天》剧本中的一段文字,在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下,女主角黄小仙开始了她的失恋生活。这部电影火了,不仅仅是因为演员深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充满暧昧气息、随时上演爱情故事的大都市里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失恋,身边的年轻人几乎都曾经有过,有的正在经历。有些人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泪流满面,这让他/她曾经失恋的体验再度被激活,当初的感受重新被体验,矛盾、伤痛、无力、解脱、感激…各种情绪席卷而来,这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与别人无关。
    恋爱中“被分手”的那位也许感觉突如其来,也许隐约明了,不管怎样是“被”了,仿佛两个合伙人一方提出来“我撤了,你自己干吧!”无论方式如何婉转,听起来都掷地有声。在刚失恋的阶段被分手的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不值得被爱,他/她才会离我而去?”对自我产生质疑,对曾经的付出产生质疑,就像在《失恋33天》里写道:“我是一个硕大的移动中的山寨货,在路人眼里,我漏洞百出,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惹人厌恶。”被别人拒绝后产生的自我否定让人感觉无力,就像是一只漏了气的皮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人都会从失恋的负面情绪中平复下来接受现实,但也有些人却走不出那个阴影,让我们一起究其背后的原因。
    失恋让我们想到分离,它是分离的一种。呱呱落地那一瞬间,我们从妈妈温暖的体内来到这个冰冷嘈杂的世界,便开始了一生分离的旅程。第一次去幼儿园、工作、离家、失恋、跳槽、离异、甚至亲人的离世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分离,就像荣玮龄说的:“分离是一生的主题。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重要的分离。”可分离是如此之痛,我们不自觉的想要回避,但避无可避只能积极面对,于是分离成了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
    从婴儿和母亲(照看者)互动中形成依恋开始,分离就是个重要的环节。Ainsworth 和她的学生创立了一种叫做陌生情境的技术用以研究婴儿-双亲依恋。在这种陌生情境中,对12 个月大的婴儿和它们的父母进行实验,系统地安排分离和重聚。根据婴儿的行为模式把他们的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分离解决得好,孩子就有安全感,分离解决不够好,成长过程中面临分离的情景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无助无能感,就是我们知道的分离焦虑及躯体反应,这种体验将作为记忆保存在我们身体里,当遇到类似的压力时这些体验被重新激活,而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在婴儿时期形成的依恋类型决定了成人后的恋爱关系,Hazan 和 Shaver 认为:“成人恋爱关系与婴儿-照看者关系一样,也是依恋。”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内部工作模式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由此我们从恋人的亲密关系、失恋后的行为模式中可以探寻到婴儿时期形成的依恋类型。
    那么婴儿时期的分离处理的不够好,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一生都在重复着这种模式呢?如果肯定的话未免显得太悲哀了,而低估了自身的能量。事实每一次的分离都给了我们一个成长的机会,分离意味着成长,“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荣玮龄说。就像有些恋人没有分手并非因为两人过的幸福,而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分开,害怕分离。而失恋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机会,尽管过程是痛苦和难以承受的,但就如阿美利霍扎在“又一次失恋”时,利用失恋的孤独重温了自己过去所有的分离,她写道:“有时,被人抛弃是一个机会。在寻找失去的东西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回到自我。”而自我,正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分离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那一刻,尽管蜕变是如此之痛,但蝴蝶又是如此之绚烂。(吴惠芳 撰写)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篇: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上一篇:男人需要女人理解的心理难处
·陈天智博士谈关于愤怒的管理
·做真实想做的自己
·纵观心境恶劣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学会放弃 上海心理专家
·认知疗法
·镜子疗法治疗罗嗦病
·【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三大经典理论
more
·富二代的隐忧
·心理专家提醒 注意年后老人的心
·心理分析 注意手机的合理使用
·把控让人感到温暖的微笑
·值得专程一游的三星级城市
·忘情水与婚外情
·心理分析 强化时间意识
 
·孝顺父母防止老年抑郁
·心理咨询教你释放心理情绪
·哪些因素会让人患上心理疾病
·职场上的人有请假心理
·自嘲的心理也不健康
·勉强做事情小心患抑郁症
more



顾恺颉博士以信息
添加中


 
   神经症
学生最容易产生焦虑症
心里想法多会照成失眠症状
心理咨询:小情绪大危害
孝顺父母防止老年抑郁
上海心理咨询谈饮食恐惧症
上海心理咨询谈发微博心理
心理咨询从吃饭上看心理问题
摆脱恐惧 活在当下 
一个EAP个案的分析与处理
心理咨询教你释放心理情绪
   咨询指南
李子勋优秀心理专家 被誉为最好的
·心理咨询揭开冷漠的面纱
·心理医生研究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心灵花园治疗学校恐怖症的四个步骤
·改善孩子的精神健康
·坏习惯让孩子终身受害
·饮食协助孩子每天的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孩子变得超重
·看美国人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
·家长送孩子去哪个国家读书终于有参考啦
·受益终生的爱情谏言
李乐靖 资深心理咨询师
   咨询名录
徐  驰 张  睿 金晓鸣 邓玉洁 沈光磊 丁于红
汤佳渝 崔  瑗 杨丽丽 李乐靖 张络佳 岳宝华
张  青 黄敬泽 夏宇敏 蔡丹妮 李子勋 赵梅优
黄怡翔 刘  妮 章怡文 曾大一 翁  巍 吴  蕾
李红梅 李淑芸 徐文静 王玉斌 徐玮璟 刘  嫣
林国平 丛龙凤 周邦伦 蒋镇超 李去患 王东石
顾恺颉 陈天智 黄怡翔 李子勋 阿合买  傅安球
孙时进 高  天 陈福国 赵  梅 楮洪波 曹高举
 黄继志 刘  妍 周费文 郭  鸿 崔璨 心 吴琼烨
张  磊 张涵隽 刘  莹 姚君茹 鄢文钰 刘忠义
姜  艳 于京超 温漫荣

客服中心 | 企业服务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本网招聘
客服信箱:service@xinlinghuayuan.com
咨询电话:021-51699291 招商加盟:021-51699232
合作单位:中华全国员工帮助计划发展研究中心、国际EAP协会、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美国曼哈顿领导力集团(MG)、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中国行为心理研究会、上海高格企业形象策划公司
上海诺迪律师事务所、上海半淞园法律事务所、上海古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徐汇中心地址:零陵路631号爱乐大厦1楼
Copyright@2001-2008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沪ICP备07033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