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博士刚才提到的这些很重要,你能不能谈谈心理和灵修这两个范畴有什么样的关联,或者两者之间的一些差异?
陈:对于百姓来说,比如他们常常发脾气、暴躁,我们可能会觉得他就是这样的脾气。但往往人的脾气都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不是天生的,是由很多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说一个男孩子一犯错误,父亲就打他,甚至没有犯错的时候也打他,这会导致这个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怨恨,时间长了这种情绪就慢慢地变成了他个性的一部分,所以他就变得很暴躁,长大之后,一点小事情就会让他暴躁起来,而且容易失控,打孩子、骂妻子、摔家具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的问题,通过
心理咨询能够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只是让他祈祷,只从灵修、宗教方面还不够,还得从心理学方面着手。
灵修是另外一个范畴,比心理更高一层。我们有信仰,不管我们活得怎么样,不管我们活多久,灵修就是让我们相信人活着是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的,灵修能帮助人提高心理健康指数。
记:心理是帮助人来挖掘问题之所在,然后用灵修的方法去提升和解决这个问题对吗?
陈:对。宗教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是我去学心理学的一个原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如果一个人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了,单靠灵修是不能解决的。当然如果一个人有信仰也能帮助人去成长,为解决心理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人会得抑郁症?主要就是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如果这个人有信仰,相信有天主,而且和天主建立一种关系,就不会觉得活着没意义,在这方面灵修是很有帮助的。对焦虑症也是一样的,我自己也患过焦虑症,感觉到惶恐不安,在那个时候就靠着和耶稣建立的关系,想到耶稣就在我身边,而且完全地接纳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耶稣总是在这儿,这种信仰帮助我走出来了。在美国的时候,我和本堂神父反省我这个经验时说:“我真不敢相信,如果没有信仰,我怎么能够从焦虑中走出来。”
谈到灵修,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灵修就是花很多时间念经参与弥撒,看到这样的人就觉得他灵修很好。其实这是两回事,灵修和灵性是两个概念。很多人很虔诚,但未必有灵性,比如福音中的法利塞人,他们很虔诚,但未必和天主有一个亲密的关系。耶稣在他们的眼中不是一个虔诚的人,经常被他们指责饭前不洗手,违反安息日,但耶稣却与天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耶稣是一个真正有灵性的人。念经、弥撒这些都是灵修的方法,帮助我们和天主建立关系,但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把方法当成了目标,把目标却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