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业时代 “嘉哥,你学心理咨询的,能不能帮我分析下,我到底适合做什么,感觉签了工作后,一下就能望到头了,没什么意思”这让小编突然感慨,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强调外部动机,我们学习是学校的要求,是父母的安排,是为了大人口中的“为了你以后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倒是很少说,我们学习是,是为了成为我们自己,也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需求。而这唯一的内部动机,才是我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有利武器。其中少数人,在意识到大学生涯即将结束时,突然觉得一路走来,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和关注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自己一直追求的,自己认为的“优秀“产生了怀疑,甚至晃动了自己的存在感,于是开始寻求一条自我的道路,这让小编想到了心理学里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专业得讲呢是指今天的选择和生活、昨天的理想和期待、明天的规划和憧憬、都有连续性和逻辑性。本质上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用我们通俗的说来概括呢,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而这种自我认识之路可能只是少数人在毕生追寻的,而大多数同学,更像突然释放了绷紧的弦。 “马拉松式得紧绷结束必然是松弛”如果拿来形容高考更是过犹不及,这里摘要了网络上甚是流传的后高考阶段。“高考结束了,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的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 而与这段话对应的大四毕业季也是合适的:很多朋友开始在寝室三缺一了,也有的不愿去上课了,仿佛时间突然抽空一样,似乎又回到了高考后的大一阶段,只是相比之下,大一的新鲜感被抽离了。 不过也有少数有远见的同学提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准备中,就像中学时代,总有人寒暑假就把下学期的课本先预习了,把单词先背了。俗话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功是一种习惯”。不过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对工作的焦虑感。“这下回去得把大学的书重新过一遍,不要到了工地上什么都不知道”C君信誓旦旦得说。心理学上叫做一致性,即,当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做了一个承诺,我们便会让自己的后续行为或者角色,来符合自己的决定,我想C君,在签下协议书后,就已经认可了自己的未来角色,而提高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是该角色要做的。 大浪淘沙,一切回归平静。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会说:你们工作也签了,考研的也都在准备了,这下就可以收心了,好好回到课程的学习上来。转眼间,四年即将过去,曾经逃课的,玩游戏的,看小说的,谈恋爱的,跑自习室的,在学生会社团的,都“收回来了”,都“收回来了”。。。。小编内心一紧,在这个二十出头的年龄,经历了仿佛又一次成人礼的招聘风浪。似乎大家又成长了,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道路。我无法评价这时的我们是好还是坏,值还是不值。我们最最无法决定的就是时间的流逝,而它带给我们的,是说不清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