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专栏作家连岳曾经在他的“情感诊所”中写道:“一次只做一件事效率最高”。他的结论来自于其写作经验:当他将听歌、msn聊天、浏览新闻、回复手机短信,甚至剪指甲之类的事情,有意无意地穿插在写作过程中时,便深刻体会到“时倍功半”。
整天被工作按在座椅上的人们,一定对他的经验和结论深有同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心一意地把一件事做完再做其他的呢?
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注意力?
高科技。科技对现代人注意力的掠夺,简直让人怀疑上帝那里有一条专为人类设置的“效率守恒定律”——电脑、网络、手机、mp3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耗去了许多原本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注意力。
对于手头的任务,大脑通常会尽到一个秘书的职责,为我们做个简单的规划,然而,当手头的任务太多时,比如你既要完成当月的财务报告,又要聊天、在论坛里发两个帖子,还要不时吃点零食,这样大脑也会抓狂,此时,注意力便很难集中在某一件事上。效率自然低了。
缺少睡眠。新加坡研究生医学院杜克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整夜不睡和夜间睡眠良好的人的大脑血液流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休息良好的志愿者相比,缺乏睡眠的志愿者大脑指令中心的活动减少,也就是说,缺乏睡眠会降低大脑补偿注意力缺失的能力。
无论在临床还是生活中,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发脾气、头脑不清醒、对日常工作感到应对吃力。长期的睡眠不足会让这些症状加倍呈现。“保证充足的睡眠,比如早睡,可以让你的注意力回来”,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Timothy Wilens说。
过量压力。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曾做过研究:找来20个健康成人,让他们经历持续1个月的高心理压力,然后进行注意力控制测试,并对负责注意力控制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进行头颅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fMRI)。研究者发现,慢性心理压力能够选择性切断人体前额叶皮质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连接,从而导致个体注意力控制被削弱。幸运的是,这种影响是可逆的,压力减轻后即可恢复。
过少运动。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毋庸置疑—锻炼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当然也包括大脑部位的。美国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约翰·拉特伊博士表示:“锻炼可以使得大脑细胞变得更有柔韧性,同时让细胞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正是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使得我们能够很快掌握新信息。而这便是注意力集中的信号。”
对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咨询实践表明,没人喜欢生活完全被工作淹没。尤其当这份工作让你长期感到付出大于收获,乏味多过有趣时,你自然是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
成人多动症(ADHD)。过去认为会随着进入青春期而消失的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又称多动症),经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有30%-50%的儿童期患者,其症状并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消失,而是一种持续终生的问题。许多成人患者更会衍生出其他的合并症(如焦虑, 忧郁等其他情感性疾患。更不幸的是,成年人的ADHD,常为一种隐形的疾病,因为人们通常只看到患者因其核心症状所带来的适应问题,如人际关系不良,或做事缺乏组织,无法稳住工作等问题,而不知真正的问题其实是ADHD之症状。
荷兰心理健康和成瘾研究所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世界10个国家的7075名年龄从18岁到44岁的雇员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平均3.5%的被研究者患有ADHD。因此,他们平均每人每年浪费22天工作时间。
怎样应对注意力的流失?
孤立自己。从环境上、物质上、情绪上。找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切断网络、关掉手机、拿开零食、静坐5分钟,从心理上与一切令你兴奋的事情隔离后,开始工作。一小时后,你会惊叹于自己的高效。
让工作具备仪式感。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专心学习工作的好习惯。如果可能,在进入学习或者工作状态前做一些小仪式,比如摆个姿势,戴上学习帽什么的。就好像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一样,给身体一个提示。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