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固执地坚守一些习惯,比如说我穿了一件新衣服,他一定会让我在他面前摆几个pose,然后毫不吝啬地赞美我一番,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如说开车出门,下车的时候,他一定会先跑下来给我开门,然后把手挡在车顶上防止我碰头;比如说外出应酬喝酒,他觉得自己喝得差不多了,就一滴也不沾了,说到做到。所以我对他一直很放心很安心,家里只要有“老木”在,天塌了,他给顶着。
后来女友小苏对我说,跟“老木”这样的老男人在一起生活,稳重是稳重,也挺踏实,可是不浪漫,缺少刺激。我笑了,别看“老木”外表平淡稳重,可是他骨子里却满是浪漫情怀。上一次过生日,我回家推开房门,他一下子跳出来抱起我祝我生日快乐,房间早就布置好了,点满了心形的蜡烛。桌子上全是他的拿手好菜,酸辣鱼,宫保鸡丁,皮蛋瘦肉粥……蛋糕上插满了装着红酒的试管。我晕乎乎地喝完酒吃完饭,“老木”说再来个小节目活跃活跃气氛吧,于是把我拉到窗外。没想到他把一帮乐队的小兄弟也找了来,现场演奏,给我唱了好几支情歌,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跟“老木”在一起就是这样,大部分时间都在调上,规规矩矩,传统,复古,偶尔也会跑调。如果这个世上有纯爷们的话,“老木”应该算一个吧。
我总是喜欢喊他“老木”,就因为那把椅子;他喜欢喊我“小宝”,因为我是他的宝贝。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爷们儿”这个词好像是东北话,悲哀的是,这么一个具有强烈阳刚色彩的词汇,却从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嘴里火了起来,多少让人有些英雄末路之叹。能称得上“爷们儿”,不是说你具有某种生理特征就行,这是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活计,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其实我是很有英雄情结的,比如我都半老徐娘了还整天幻想坐时空机回到古代,跟某些英雄人物发生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惜,这些英雄跟“爷们儿”好像还差那么点,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一种大气概,成大事不拘小节,该杀就杀,该断就断,该摔孩子就摔孩子,该牺牲自己小老婆就直接送人,想想唐玄宗为了活命而赐死杨玉环,怎么想怎么觉得冰冷,缺人情味儿。而“纯爷们儿”应该是有那么点铁血柔情,应该有些侠客西风,应该古道热肠,应该敢作敢当,应该慈悲为怀,也许会因为这点柔情、这点慈悲而丢了江山、误了大事,但是仍能让人一想起来就唏嘘就敬佩,让男人汗颜,让女人神往。
比如楚霸王,比如多尔衮,比如吴三桂,比如为了妃子出家的顺治皇帝,爱美人比江山重要。反正我就认为了,不管在意识形态上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管生灵涂炭作恶多端,只要你对女人好些,你就是“爷们儿”,就是一条好汉,对女人不好,再有钱有势我也不待见你,这属于典型的爱情至上的白痴思维,观者请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咱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爷们儿”就是指的性情中人。我婆婆常说,这辈子你爸(我公公,孩儿他爷爷)对我再千般不好,但他有一样好,孝敬你姥姥(我婆婆的娘,我老公的姥姥……有点饶舌)。姥姥那时候跟着公公婆婆一起住,我老公回忆说,记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姥姥动不了了,又大便干燥,我公公就用手一点点地给抠出来,脸上看不到一丝厌恶。我觉得一个男人如果对自己的母亲这样孝养未必意外,可对丈母娘如亲娘,这太让人敬佩了,不管他脾气再怎么不好,单就这一点,已经足以显出老人家至善至真至纯的品格。
如今,公公已经老了,有人踩他脚了,他说你踩我手了;拿酱油经常说成拿醋;吃米饭经常说成吃面条,说错了以后他就自己笑,说,我脑子里想的是面条,嘴里说出来就成米饭了。总之,大类别不错,肢体类不会串到调料类,调料类不会串到主食类。有一次他住院,说什么也不让我和他女儿接尿,宁可憋着,等婆婆,或者我的老公。今年夏天,我儿子因为病了暂时去不了他那儿,公公想孙子想得天天亲照片。老公于是去接他们来家住,公公却说什么也不来,说大夏天的和你们住一起,儿媳妇多不方便,老太婆你自己去吧。最终如蜻蜓点水,来了一下就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