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天地 >> 心理书香 >> 正文

IT从业者的心理走向

日期:2011/1/11 16:36:14 点击: 作者:   查看咨询师

 

进入IT行业,等于在无形之中进入了一个高压力、高需求、低满足的行业圈中。压力那么大,主观快乐却那么的少,并且主观快乐会随着从业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在身体健康之外,IT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关注焦点。到底IT从业者们的心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编写代码是极费脑筋的事,一旦思路打断就很难续上,必须得一鼓作气地干。”一个小时的咨询里,韩青抽了5支烟,尼古丁对他而言,已经无法刺激神经、提神醒脑以及安抚情绪了,“我上大学那会儿不抽烟,现在不得不抽。

 

韩青已经第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了,可是他仍然无法完整的表达他的痛苦,不管怎样引导他,他也只能问一句答一句,多说一点儿,他就会不知如何回答,而他反复表达的意思就只有一个:他已经快要32岁了,工作太忙,没时间恋爱,还没有结婚,事业无所谓上升与否,看不到未来,觉得生活实在无聊,无聊到活着都觉得费劲了。作为一名工作了7年的资深程序设计员,韩青面临着人生各种需求的低满足困境,而他,并不是唯一有问题的人。

 

对于IT企业各阶层的员工而言,压力那么多,而主观感受的快乐却那么少。满怀激情地走出校园,就被湮没在“蚁族”群中,成为挣扎底层的“蚁民”;在城市中刚刚立足,卖PC为生,成为自轻自贱的“P民”;跻身白领,在多年疲于奔命的奋斗中,成为自我迷失的公司人,也就是IT“公民”。

 

IT公司的“公民”已经成为高危人群——《计算机世界》的调差显示:57%的“公民”最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缓解工作压力”;50.6%是“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31.7%是调适人际关系;31.7%是解决家庭压力。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机构的辅导和治疗。

 

IT行业里有一种其他行业罕见的职业倦怠感,“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工作中无法找到乐趣,现在我是个老手了,压力比原来小了,可也没有了动力,像我这样的人也就只能混到这样了。我也想过跳槽、创业,但是我老了,跳不动了。”30出头的韩青显得暮气沉沉,他说他现在喜欢上了养花,摆弄那些花花草草比编代码有意思多了。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韩青也曾经冲动过。但是,工作的枯燥磨平了他的热情,这个刚刚32岁的技术天才,甚至连槽也懒得跳。懒得跳槽、懒得拼命、懒得辞职、懒得结婚……IT公司白领中那种深深的职业倦怠感和枯竭感让我们感到震惊。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压力?需求?

 

IT业是一个特征鲜明的行业,其突出特点是知识密集、人才聚集、高智商者互相撞击。在这种环境里工作,既需要脑力的付出,也需要体力的付出。从人的需求层次来说,IT人往往处于需求的高层次。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在所有需求层次上均遭到挑战。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对他们具有冲击性影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大量材料表明,中国IT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均存在未被满足状态,有些人则处在极端未满足状态。而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时间段的IT从业者面临着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满足情况却是普遍低下。高压的工作环境,造成了对需求的高要求,然后IT行业却只能提供极低的需求满足,这之间的落差就造成了IT从业者的强大心理挫折感,压力于是更加肆虐,从而带来焦虑、烦躁、空洞、无聊、倦怠等等负面情绪。

 

30岁之前:自我实现需求最大化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IT从业者们,创造力、发展力正强,精力充沛,心态积极,理想化程度高,在这个时期,爱情等情感往往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不占主要地位,在这一阶段,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占据主要地位,甚至于为了这两个需求,大部分的从业者会放弃一定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这个时期,获得认可、获取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最主要的事情。

 

然而,在这一时期,恰恰是积累经验的时期,行业可以满足从业者们的生理需求,却无法满足其他的需求,更不用说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尊重的需求是可以实现的,当我们取得了成绩,获得了一定的奖励时,我们会有动力进行下一次的拼搏。但,可获得的奖励是有限制的,能够获得提升、认可,得到奖励的人,永远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的从业者就不得不面临着,庞大的压力,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和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其他需要,并在这种追逐当中,不断地经历挫败。

 

当挫败积压到了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求就被消磨殆尽,尊重的需求也不那么重要,而安全需求则被提升到了一个迫切的地位上,如何保住自己现有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会成为大部分从业者努力的目标。

 

从现象来看,IT人都是高薪阶层,似乎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的IT业与世界同行相比,还不够成熟,中国IT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注定缺少安全感。IT人普遍对自身的前途堪忧。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规范程度不够,与人性化管理相去甚远。正如网上的一篇文章《一个老程序员的心里话》中所说:“国外(程序员)可以在一个单位效力几十年,在国内不行。为什么?没有培训,没有晋升机会。你被压榨完后就被扔掉。哪个人甘于这样的命运?”所以,IT人的忧患意识、不安全心理要大于其优越感和安全感。加之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竞争激烈,所以IT人安全心理远远未能得到满足。这种安全心理的缺失也会直接导致IT从业者产生挫折心理。

 

“编写代码是极费脑筋的事,一旦思路打断就很难续上,必须得一鼓作气地干。”一个小时的咨询里,韩青抽了5支烟,尼古丁对他而言,已经无法刺激神经、提神醒脑以及安抚情绪了,“我上大学那会儿不抽烟,现在不得不抽。”

 

不安感是几乎所有IT从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能力的成长速度远快于薪水的成长速度,一旦能力成长到一定时候,而薪水却仍旧无法攀升,那么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必然会降低。韩青说几个月前他还在无聊与跳槽中徘徊,“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我也经常问自己,可是转念一想,到哪里找这样的工作还房贷?还是就这样吧。”

 

厌烦、焦虑、百无聊赖,IT“公民”正被这样的负面情绪缠绕着。在《计算机世界》的调查中,有37.4%的人表示经常感到“厌烦、缺乏耐心”;厌烦与缺乏耐心随之带来的是焦虑与抱怨,调查中,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的有25.8%46.1%的人会“偶尔”抱怨。

 

30岁之后:从理想走向现实

 

到了30岁左右,IT从业者们都开始放弃自己曾经理想化的想法,而转向了残酷的现实。现实就是,在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之前,IT从业者们极有可能先被需求折磨至疯狂。到了这一时期,工作已经基本稳定,生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安全的需求慢慢的被满足,然而,社交与爱的需求在这一阶段极大的凸显出来。

 

IT从业者与电脑打交道的时间要多于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工作特性决定他们与外界交往的时间、机会相对有限。在公司内部,同事间的交往形式比较单调,情感贫乏。很多时间都是通过EMAIL相互沟通。这种交流方式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直观性与生动性。由于缺少身体语言的参与,使得人们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大打折扣。由于经常要加班,IT人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大受妨碍。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家人一起吃饭、逛街、聊天。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交往,因此而妨碍了正常的情感体验。

 

许多IT从业者,因为缺少正常的情感体验,慢慢地变成了情感匮乏者,而这一人群正是心理疾病高发群体。缺少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情感体验,会让人们察觉不到内心需要,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厌世、弃世的情绪。不能够正确表达内心,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官能症的重要致病原因。

 

到了这一时期,IT从业者们褪去了理想化的外衣,开始追寻现实当中可以满足自己需求,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然而,IT行业却无法提供条件来满足这些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IT从业者们会慢慢地去选择一些极端方式带给自己快乐,从而来逃避现实中的挫败。许多IT从业者深陷网游无法自拔,还有一些人用暴走、暴食等方式来获得短暂的快乐体验,女性从业者常常会选择疯狂购物……而这些方式无一例外的都是在逃避现实中的挫败感,逃避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

 

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方法帮助IT从业者们适当远离了心理疾病,然而,事实上,这些极端的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减压,反而会导致新的循环压力出现,我们甚至于可以将这些行为看成是强迫症的直观表现。在某一项关于中关村企业员工的心理调查显示,46%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轻度异常,58%的人承认自己有强迫症状、敌对情绪,而这种强迫症状的倾向,就是过度释压的危险信号。

 

也许对于IT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中年危机”的种种现象来的有些太早,更早地了解我们所要面临的困境,或许有助于我们主动的去摆脱和解决。尽管IT行业的性质和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我们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的途径。任何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是一种含蓄的告诫:我们身上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彻底检视自己。

 

来源:cnBeta.com
 下一篇:心理学家称简单生活可缓解精神压力

 上一篇:心理专家:焦虑有何意义
·陈天智博士谈关于愤怒的管理
·做真实想做的自己
·纵观心境恶劣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学会放弃 上海心理专家
·认知疗法
·镜子疗法治疗罗嗦病
·【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三大经典理论
more
·心理专家提醒 注意年后老人的心
·心理分析 注意手机的合理使用
·把控让人感到温暖的微笑
·值得专程一游的三星级城市
·忘情水与婚外情
·心理分析 强化时间意识
·如何找到好书的技巧 
 
·上海心理咨询 关注抑郁
·香薰精油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多吃垃圾食品增加抑郁症发病率
·多喝无糖饮料会否导致抑郁症?
·芳香疗法治疗抑郁症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神话与现实
more



顾恺颉博士以信息
添加中


 
   神经症
上海心理咨询 关注抑郁
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预检表
警惕!焦虑症就在我们身边
你所不了解的强迫症
恐惧症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好睡眠,胜过一剂好药方
恐高症的深层生理心理原因
香薰精油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解决厌食与暴食的最好方式
   咨询指南
李子勋优秀心理专家 被誉为最好的
·心理咨询揭开冷漠的面纱
·心理医生研究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心灵花园治疗学校恐怖症的四个步骤
·改善孩子的精神健康
·坏习惯让孩子终身受害
·饮食协助孩子每天的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孩子变得超重
·看美国人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
·家长送孩子去哪个国家读书终于有参考啦
·受益终生的爱情谏言
丁于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
   咨询名录
徐  驰 张  睿 金晓鸣 邓玉洁 沈光磊 丁于红
汤佳渝 崔  瑗 杨丽丽 李乐靖 张络佳 岳宝华
张  青 黄敬泽 夏宇敏 蔡丹妮 李子勋 赵梅优
黄怡翔 刘  妮 章怡文 曾大一 翁  巍 吴  蕾
李红梅 李淑芸 徐文静 王玉斌 徐玮璟 刘  嫣
林国平 丛龙凤 肖  华 蒋镇超 李去患 王东石
顾恺颉 陈天智 黄怡翔 李子勋 阿合买  傅安球
孙时进 高  天 陈福国 赵  梅 楮洪波 曹高举
 黄继志 刘  妍 周费文 郭  鸿 崔璨 心 吴琼烨
张  磊 张涵隽 刘  莹 姚君茹 鄢文钰 刘忠义
姜  艳 于京超 温漫荣

客服中心 | 企业服务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本网招聘
客服信箱:service@xinlinghuayuan.com
咨询电话:021-51699291 招商加盟:021-51699232
合作单位:中华全国员工帮助计划发展研究中心、国际EAP协会、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美国曼哈顿领导力集团(MG)、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中国行为心理研究会、上海高格企业形象策划公司
上海诺迪律师事务所、上海半淞园法律事务所、上海古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徐汇中心地址:零陵路631号爱乐大厦1楼
Copyright@2001-2008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沪ICP备07033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