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群
人本心理学大师罗洛梅曾指出,凡是那些发展人类仁慈品质的心理学意见,都可以称为人本心理学。在此之外还有其它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定义,例如对于人性探索的心理学。
随着对于早期精神分析的批判,以及一些有识之士对于机械的行为主义在那个年代的被过分强调,马斯洛等人发展出的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起,人本主义的心理疗法也应运而生,中国大陆对于人本主义疗法的最常规概念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但其实在此疗法之外还有其它不少杰出人本主义的心理疗法存在。
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应该归功于罗杰斯的贡献,他提出了一个人具有善良和良好发展的天然本性,并依此提出一个优良的支持性和人际关系环境可以发展出一个人的健康人格的观点,他最成功的技术发明被称为“非指导性治疗技术“,这是一个具有和谐共情的治疗方式,以至于在这一技术观点出现后,之后的各种其它疗法都对于他所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这一观点建立在当来访者和咨询师分享咨询会谈过程的内容和进程时,一种和谐关系、支持性的安全环境将导致来访者人格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从而获得心理障碍的解除并重新形成自己的健康人格。但罗杰斯曾经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一个具有深刻人本主义哲学为自己生活基础的心理咨询师,在操作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时,要远比一个没有人本主义哲学为自己生活信念的咨询师,要来得更加有效。
在此同时,马斯洛虽然没有象罗杰斯那样作为
心理咨询师来参与到治疗中(他也参加一些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但他提出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约拿情结等概念为心理咨询中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例如对于某一个心理问题是由于某一相应的需要层次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过度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在某些程度上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具有某一程度上的一致性,只是大家提供了不同的解释。
在罗杰斯发展出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以后,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又分化出人格中心疗法学派,从自我概念和现实经验相互和谐的概念来进行咨询。但不管是经典的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学派和人格中心疗法学派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在七十年代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尤金*简达林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东方禅宗的某些禅修方式,发展聚焦体验疗法,他更深入的建立来访者的主体性,使治疗的过程在来访者对于身和心的自我体验上来完成,并强调来访者的身体感受和来访者自发性的顿悟。他提出精神的转变是会带有身体感受的转变的,只有这发生了,所领悟的东西才是可能真正有利于痊愈的。尤金*简达林在其著名的《聚焦》一书中阐述了他的独特治疗理念。这一疗法理论现在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