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人们对失眠非常关注,出现错误认识和方法的情况亦十分常见,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郑瞻培教授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对于良好的睡眠来说,睡眠的时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睡眠质量。有的人睡眠时间虽少,但质量很高,次日能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这就不能简单地以时间少而判断为失眠。有一种错误做法,前一晚少睡了几个小时,试图次日早些睡以补回少睡的几个小时,结果适得其反,迎来的往往又是一个失眠之夜。 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常是最大的误区,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于是强制地数数字、听钟表声等,结果反而造成大脑过度紧张,这称为紧张性失眠。如睡前用温水洗澡、热水洗脚,做些轻松的文体活动,听些柔和的音乐、到户外散散步、看看夜景,都会使精神放松。 (2)对安眠药的不正确认识:一种错误做法是滥用安眠药,一出现失眠,就服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针对失眠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就能自然纠正。只有一部分真正失眠者,才需要服用安眠药。尤其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要使用专门的治疗方法,而不能单纯的治疗失眠。 另一种错误认识是,对安眠药抱着过分恐惧的态度,一服用安眠药就怕上瘾,因此,服服停停,结果使失眠长期不愈。其实,现在市面上常用的安眠药已经经过严格的优胜劣汰,一些副作用大、成瘾性大的安眠药已经基本不用或少用了。虽然这类药物严格地说都可能有成瘾性倾向,但实际上,发生的仅是极少数,而且不严重;在临床使用上,医生也知道把握,因此这种恐惧心理是不必要的。 (3)安眠药的不适当使用: ①服用时间不适当。有的失眠者为了睡得好些,一吃过晚餐就早早服用,这其实是反映了对失眠的紧张。用于睡眠的药,一般最宜在睡前半小时服,这段时间要放下紧张的活动和思考,这样当药物开始起效时就能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 ②选择药物不合适。通常使用的安眠药是安定一类药物,这类药在药物学上称为“抗焦虑药”,除了睡眠作用外,还有治疗焦虑的效果,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会有睡意,但当进行活动时,仍可保持清醒状态,所以不同于传统的安眠药。这类药物品种很多,作用大同小异,但作用特点各有偏重,睡眠作用时间也长短不一,不能随便服用。有的药作用仅几个小时,有的药作用长达几十个小时,所以,对于入睡困难的人来说,要选用短时类药,而对于早醒的人来说,要选用长时类药。短时类有三唑仑;长时类有氟安定、安定、氯硝安定;中时类有舒乐安定、佳静安定。了解药品的不同名称,也是必须具备的常识,否则,容易误服,或重叠用药。现举常用的药物如下:氯硝安定,又称氯硝西泮;安定,又名地西泮;氟安定,又名氟西泮;三唑仑,又名海尔神;佳静安定,又名阿普唑仑;舒乐安定,又名艾司唑仑。 ③不正确减量法。如果失眠情况好转可逐渐减药,但不可一下子停药,否则,影响效果巩固,甚至会出现反跳现象。因此,减量一定要有一个过程,先可以减少一半,巩固一段时间,再予减少,最后可用1/4片维持一个阶段;换用药物时,也要有逐渐交替过程。很多失眠者的病情反复是由于减药不当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