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声症,又称“选择性声音敏感综合征”,是患者指对某种声音难以容忍,甚至深恶痛绝。恐声症涉及的声音五花八门,大多是与人体有关的普通声音,如吃东西的咀嚼声、手指敲东西声、口哨声、呼吸声、擤鼻子声、掰手指声、刮擦声、嗡嗡声、脚步声等。恐声症是不由自主的,患者一听到声音,就会心神大乱,变得极端焦虑紧张,甚至勃然大怒。有的患者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出汗、肌肉紧张、心跳加速甚至性兴奋。
心理医生说,恐声症多在少年期发病,之后逐渐恶化,从厌恶一种声音到多种声音,甚至连看到制造声音的人都觉得烦。还有的人会强迫自己模仿发出那些讨厌的声音,感同身受之后就好过一些了。许多患者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发疯,被迫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人们对恐声症的认识还很初步,直到2010年,才有主流医学教科书将其列为一种神经系统问题。有研究称,欧洲人中有10%的人患有恐声症,在耳鸣患者中的患病率多达60%。恐声症患者常常同时患有各种精神问题,例如焦虑障碍,有研究称有52.4%的恐声症患者符合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恐声症在我国被归为恐怖症,
心理咨询师指出,它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胆小、敏感、多疑、害羞的人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其内心冲突往往也比较多。
隔壁开电钻、打钉子令人烦心是很正常的,听到有人呕吐就躲得远远的也容易解释,但为什么剪指甲之类无伤大雅的声音令恐声症患者无法容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奥格·穆勒博士认为,恐声症并不是耳朵传导声音的问题,而是大脑处理声音时出现了问题,在整合各种感觉、记忆、情绪和认知的过程中出现某种缺陷。例如,有的患者很讨厌手指敲木桌子的声音,但却不讨厌啄木鸟啄树的声音。
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