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我的信息,我会觉得自己受伤,他忽视我。又或者,发布的一条信息,怎么一整天了都没有人回复呢?专家提醒,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社交焦虑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困扰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检测下,自己与这种症状相差多远呢?
1.“社交形象焦虑症”究竟是啥?
最近,就有心理学达人从专业角度进行“打脸”,并将其发表在科技社交网站果壳网上:“你们没病,只是自尊感低而已。”
发完语音会再听一遍“我发出去的语音每次都必须再听一次。”33岁的肖彦告诉记者,重听自己发出的语音,是想确定自己有没有说清楚。重听语音算“中枪率”较高的“症状”,绝大部分原因是想听听自己有没有说清楚。不过,也有的称包括“自恋成分”。
发完朋友圈会关注回复在朋友圈或者空间发完状态,会关注回复是网友提的最多的“病”。
2.“社交形象焦虑”不是病
这种所谓的“焦虑症”真的算是病吗?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只不过是言过其实的调侃,而并非官方认可的心理疾病。
在没有社交网站的年代,低自尊感的人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从而受到他人轻视和诋毁。社交网站的出现降低了这样的风险。但是目前看来,一方面,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另一方面,评论、转发、点赞以及阅读数等反馈的及时、多样与量化,也增加了低自尊感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虑情绪。其次,低自尊感人群在社交网站上所发消极状态比例相对更大。
也就是说,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发”。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不过是人类最基本需求。以上提及的种种“症状”,与其说是焦虑症表现,不如说是低自尊感引起的正常行为。
3.将注意力转到“内容”上
那么,在如今互联网社交网络里,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有“焦虑”产生?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杨东表示,这是因为这类人群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对别人的反应非常敏感,容易忽视个人的能力和优势。
他说,要缓解这种焦虑最重要的是不要压抑自己,而且将注意力放到“内容”上。比如,在发状态之前简单想一下,自己发这条状态的动机是什么。另外,关注自己所分享的内容,就事论事,不要什么都上升到对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评价上,让自己在交流中更轻松。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