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社会体制的转变,社区居民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社区建设的规划和服务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们的需求,特别是解决新形势下的居民心理问题,政府还需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等。 (一)、加强社工队伍素质培养:第一代社区工作者的进入,大都是高中学历,他们不仅没有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就连日常的工作也只能应付,更何况面对这新形式下的居民们的复杂心理。社区工作者没有扎实的心理基础知识,就很难对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社工队伍素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和配备咨询师: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每年的专项心理培训,同时,还实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和心理讲座,使社区工作者能够掌握心理咨询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出台各种政策,鼓励社区工作者自行进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是在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政府应给予硬件上的投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同时,还保证心理咨询室的正常运转,每年拨给一定的专项资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人员,专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及时的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为此心理咨询在社区建设中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可喜的是,目前杭州已经有社区已建立了具有调节心理作用的“聊天室”,如上城区的东平巷社区心理咨询室。更值得高兴的是,前些年拱墅区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具有完全心理咨询功能的“亲和心理咨询中心”,设在小河社区卫生院。我们期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心理咨询室能在我市各社区中遍地开花。 (三)、资源共享缓解当前的困境:目前,社区心理咨询的服务还没有起步,社区居民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又不能等待,政府部门是否出台相应的政策,利用现有资源,缓解目前社区心理咨询空白的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学专业人士,以及医院的心理专业医生等介入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一是鼓励心理方面的专家到社区,支援社区心理咨询工作,把参与的单位和个人作为考核先进或评比的一项要求,每个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社区服务的时数达到一定的程度,服务的情况和时间必须经过社区或街道的认可;二是利用志愿的原则,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学方面专家与社区居民中的心理咨询师到社区兼职等,对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缓解目前资源不足之状况。 (沈光磊 撰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