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平日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据老师说,如果发挥正常,考上二本没问题。在最近几次模拟考试后,小李开始变得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对于父母的关心体贴也置若罔闻。自我感觉越来越糟,觉得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尤其看到黑板上醒目的高考倒计时牌,“恨不得把它给砸了”。这几天,小李心里更紧张了,多次跟父母提出:不参加高考了可不可以?
心理专家:这是在过度考试焦虑下引发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高考临近,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非常普遍,考生对高考的过度紧张和看重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是造成考前焦虑的重要因素。考生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考生首先应自信,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高考对于考生而言,是大事,吃不好、睡不好属于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对抗这些不利因素的,越是出现这种情况越能考好那才叫牛。”这种做法,称之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的想法会带来愉快的心情,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帮助很大。
专家:在高考的压力下,有的学生会选择逃避频繁的模拟考试,甚至是即将面临的高考。过分地去想考试的结果,就容易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一个沉重的包袱,即使平日里学习成绩不错,也有可能临场考试时发挥失常。如何消除这种心理呢?首先,把以下内容用笔列举出来:我对考试结果的设想是什么?这些结果中我最担忧的是什么?然后,对这些担忧进行质疑,并且分析这些担忧是否合理?如分析:一辈子的前途命运和是否能考上理想大学是对等的关系吗?从分析中,消除自己的担忧心理。只有心态趋于平和了,才能够轻松迎接高考。
专家:如果已产生焦虑情绪,出现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异常的情况,这时应转移注意力,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多和父母、亲朋好友交谈。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要多与孩子沟通,一起吃吃饭、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的想法。同时,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