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摇滚,舞蹈,和通过这些来滋养的丝丝情绪,夜深人静,总有些东西滋伸出来,是什么让我爱的痛不欲生,痛的死去活来,生活看起来,从物理的角度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却为何如此波澜起伏,顾恺颉(顾歌)说,上过几期中德班的课程,德国老师说得最多一句话是,用感觉。 行为主义把人变成了狗,认知行为把人变成了计算机,而精神分析是什么,经过了佛洛依德的机械唯物主义(即强调内驱力和俄狄浦斯情结),到后精神分析时期的客体关系到自体心理学,(即强调我与你的关系和自尊自我价值感),才似乎把人变成了丰满的人,一朋友对我说,每次和别人分离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种悲凉,让我有种想自杀的冲动,或许谁都有这个时候,突然的难过,莫名的忧郁,或听着伤心的歌,或在社交平台上互诉衷肠,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去的创伤拿到现在作为唯美的表达。 中学时代经常会迷恋非常单纯的女同学,那种一见钟情的炽烈,谁愿意仅仅用一个恋母情结来解释,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会导致性能量的爆发,在充满着手淫和道德的冲突中,谁又愿意把这解释成幼儿性欲的复苏,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当一次一次发生的情景如此相似,一次一次还是那些可恶的人,还是那权威的上司,还是分分合合的爱情,谁又愿意承认,这些都是自己六岁之前经历的强迫性重复。 你觉得自己内心很平静吗,我看到过很多人总有有段时间陷入糟糕的情绪中,或自然涌出,或被某个刺激击中,其实只是他们的内心的防御之墙倒塌而已,在你的潜意识中,有太多你不知道的自己。 父亲刚刚举起打儿子的手,如果他学过精神分析,他就知道这个动作,曾经也是自己的父亲做过的:你这么对我,于是我就学会了这么对别人。那些经常瞧不起别人的人,如果学过精神分析,就会知道自己瞧不起的他人,其实就是当初的自己,在一个人的爱恨情仇中,参照了多少自己曾经与原生家庭的互动,甚至,都能追到哺乳期,和母亲的乳房之间的关系中。谁会知道,当婴儿哭闹着想获得母亲的关爱,如果长期得不到,会让他成年后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如此得羞耻。可是,这些都记不得了,记不得了,自己或许能用理智去维持一个社会角色,但是最深层的动力,自己都不知道被一根什么样的线给牵着,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这或许是最接近这根线的方式。 层层的防御机制让自己离过去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而那些稍微的不舒服,稍微的尴尬,稍微的内疚,稍微的。。。。都是潜意识冒出的苗头,而这些东西太难受了,一定要把他防御掉,你或许从不愿离开你的手机,可能是因为你忍受不了那种没有连接的空虚和孤寂,你上台之前把台下都幻想成一群木头,然后默念十遍我很棒,或许是忍受不了被众人目光刺穿的自恋损伤,因为过去几乎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自信。青春期的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最后成了头晕头痛的症状,对性的羞耻感,成了强迫自己洗手的行为,潜意识太丰富,同样也太可怕了,稍有冒出,迅速转移,实在不行,就用症状达成和解,一个被父亲掌控多年的女儿,却用神经症和自我阉割来配合父亲的指责,因为跟失去父亲的爱相比,其他都不算什么,潜意识很聪明,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或者说,一切记忆都在寻求表达。 一个成绩倒数第一,形体非常肥胖的中学生,在精神分析视角下,可能是对性和攻击的压抑:我不是男人,我也不想去竞争,为什么?可能是和妈妈太近了,做一个男人会让我很羞耻。一个什么都给子女包办的母亲,很可能用行动在对他说,没了我,你根本无法自立更生。有人总爱做好事,很可能在满足道德的自恋,而看不到别人的真实需要。有人总爱别人买自己想买的,给别人吃自己想吃的,精神分析的逻辑是,我当年没有吃到,现在又不好意思吃,我通过喂你,就是在喂我曾经的自己,有人说,精神分析是一个神秘又诡异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