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一、老夫少妻形成的根源
社会根源
之所以老夫少妻的现象在社会上常盛不衰,是有其根源的。相对于西方人的婚姻,东方人的婚姻带有明显的责任性特征。一个东方的男性走入婚姻,也就是他承担一个家庭责任的开始。但一个男性赖以承担这个责任的社会资源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当男性积累到相应的资源时,同龄的女性很多已经过了婚嫁年龄。特别是在盲婚的古代社会,社会性的因素往往要比个性之前的爱情显得更有影响力。
心理根源
在现代自由婚恋的社会,老夫少妻之所以还在流行,除了以上所说的社会性原因,在心理层面还可以用恋父情结来解释。
恋父情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童年时缺少父爱,心里渴望有一个父亲一样的人来弥补自己的心理空白。另外一种是童年时得到了过度的父爱,却没有从父爱中走出来,希望找一个跟父亲一样的男性延续自己对父爱的渴望。
这两种情况其实也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童年时期对父亲心理依恋的停滞,这种停滞在青少年时期的反抗期并没有得到“心理断乳”,一直持续到成年。
由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在每个人的择偶过程中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一些情况较严重的会偏向于寻找父亲的替代品来进入婚姻。但很多时候,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父爱与恋爱、婚姻的迥异,让这样的婚姻一波多折。
老夫少妻的例子比较突出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翁帆,还有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与伏明霞。由于名人的社会影响大,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老夫少妻的社会原因,其实大部分的老夫少妻形式都是在心理和社会原因两方面的作用下产生的,就像本文的案例。
二、老夫少妻的鸿沟
有专家总结,老夫少妻“婚变”的规律通常是:最初2年,妻子会在丈夫绝对的爱护中感天谢地,而且非常渴望将
爱情进行到底;第3年到第5年,妻子的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任性焦躁,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孩,虽然得到许多,但是感觉不到自我力量的存在;第5年开始,妻子开始产生不满,渴望有新的力量注入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更有生机、更年轻。
生理鸿沟
老夫少妻的最大的鸿沟在于性能力的不协调。一般男性在二十来岁时达到性能力的高峰,而女性要到三十岁后才迎来性欲的高峰期。当老夫与少妻结合在一起时,性生活的协调成为两者能否和谐生活在一起的关键。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夫”的视、听等各种感觉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也在下降,而女性正当盛年,到后来就不是“老夫”扮演父亲的角色照顾女性,而是“少妻”扮演保姆的角色照顾“老夫”,这也成为少妻心理落差的一个原因。
另外,由于老夫与少妻很多时候差了一代人,他们在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方面都有很多潜在的鸿沟。
心理鸿沟
价值观和生活取向的不一样很容易使老夫与少妻产生重大的纠纷。比如本文案例中对胎儿去留的不同观点。周明从家庭的经济状况来考虑问题,只希望有个妻子而不希望再增加儿女,不希望导致家庭压力的增大。而张红却从两人婚姻的角度来看问题,希望通过养育儿女使这个家庭更完整。当两方的观点达不到协调时,两人的鸿沟变得更大。此外,新的社会环境让年轻的一代有了新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很多是老夫们很难适应的。比如本文中用QQ的聊天方式,或者年轻人喜欢成群参加KTV等夜生活的习惯,会让老夫觉得没法进入少妻的圈子。
如果老夫有过结婚经历,他很容易把以前的生活方式带入新的婚姻中。在结婚前,少妻更像女儿,结婚后更像前妻,这也可能使少妻的心理产生落差。而老夫的这些生活方式是多年形成的习惯,很多已经模式化,不好改变。
专家支招
一、婚前心理辅导
由于老夫少妻型的婚姻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婚前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婚前心理辅导其实就是一次婚前的心理体检加夫妻相处技巧的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