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19:00,“潮·阅”品书会又如期与大家见面了。本期品书会的主题依然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顾老师一上来就和大家讨论了近期的许多社会事件。虽然大多数呈现出来的都是负面的事件,但作为观看者的顾老师想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被各类负面信息所吸引。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一旦接收到了一丁点儿负面信息,就极其容易推翻之前对此人此事的认知。其实不止在评价他人时,评价自己的时候,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一旦有一件事做不好就开始批评自己、责备求全。当这种心态成为习惯、成为常态时,就会演变为各类强迫症状。
对缺点的“零容忍”,恰恰是许多心理困扰的根源。
说说“羡慕嫉妒恨”
A和B同是中年女性,各自都有工作,有婚姻,有孩子。A在台上演讲,阐述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孩子,B听完了对先生抱怨,她这不就是在炫耀吗?先生很疑惑,问A哪里炫耀了呢?B说,你看,她一直说着自己的事业如何成功、儿子如何有出息、老公对她多么关爱、她的目标是多么远大,这不是炫耀是什么呢?
A也许未必在炫耀得瑟,但B一定是羡慕嫉妒恨了。但面对你有我也有的东西,B的羡慕嫉妒恨来自哪里?
A的事业、家庭、亲子沟通的顺利,反映的恰恰是B的事业、家庭、亲子的不顺。这其间的落差,造成了B的心理不适,把A对现实的描述都感知为了“炫耀”。因此,在看待“羡慕嫉妒恨”的时候,不妨看得深入一些、全面一些,不仅看到“羡慕嫉妒恨”,还看到“羡慕嫉妒恨”背后的东西。
知识vs经验
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顾歌老师的求助者当中,有不少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其中也不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当这些求助者来咨询时,经常会基于自己的知识或是咨询师的身份,对咨询师发出许多提问甚至是质疑。就像许多家长的疑惑:孩子们因为自己的知识对家长们进行“嘲讽”:“妈妈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孩子们因为自己懂得很多,容易目中无人,但这些未经实证的知识,未经体验的知识,只是知识而已。只有把它们运用了、实践了、才能形成经验。
就像那些新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有学识的教师也可能违法,有美丽外表的演艺人也会有丑陋的行为。我们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就是一个需要体验、感受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对信息的获取。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
本期的“潮·阅”品书会就为您分享到这里,让我们下期“潮乐成长小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