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我们仨》
作家杨绛在《我们仨》中对伴侣钱钟书的回忆让人感慨,诚然这是大家之作,语言平实,却蕴意深远。
上期的品书会讲到了“毒性文化环境”一节,我们知道,知识构建了特有的文化。生活中不乏世代传承同一职业、同一文化的家庭。“有话好好说”是一种好的文化,而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就来源于“有话不好好说”。说来简单,但藏在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人没有想到,其实就是以上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
门当户对重要吗?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弄明白的就是:什么是“门户”?在当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已不是“门户”这个概念的全部,双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才能说明大部分问题。而文化又不仅仅是知识,它包含了平时的习惯、举动,以及背后的想法和心境。文化环境何以影响孩子?靠的就是给孩子过度控制、完美主义、指责等等灌输人生发展方向的方法,不准孩子表达,虚构和掩饰真相。自己出了问题和差错,因为不认识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更不敢面对孩子。
所以,在今天“潮·阅”品书会,顾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所有人:
亲爱的,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你无需牺牲自己来获得爱。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说的时候就说吧。
这一次的品书会从家庭康复开始:
第一阶段是重振意志:开始接纳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
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接纳、无法为自己负责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怎么可能看到对方的优点,从而接纳对方呢?
第二阶段是寻找自我:克服怠惰,愿意付出时间和注意力。
关注自己的心境、想法和感觉。毕竟,自己才是唯一永远不会失去的朋友。
第三阶段是返璞归真: 达到一个纯粹、内敛、不轻易评判对错的境界。
不再轻率地投射自身的感觉、思想及态度给周围环境,借着扭转自己的世界观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
除了这三个阶段,还有四个方面需要注重,分别是:
一、反应、共鸣和肯定
每个人早期的内在感觉来自母亲对自己的感受,人在成长的初期也是通过感觉来经验一切的。及时、准确的反应与共鸣奠定了这一切的基础。
二、接触、温暖和归属
触摸是信赖的来源,缺乏肢体触摸对婴儿而言是致命性的欠缺。成人则将肢体触摸的需要延伸到感情的层面上。
三、自我接纳与自我实现
个人的独特性需要得到肯定和接纳。孩子需要在照顾他的成人眼中见到全部的自己。如此,才会产生一种自我感,且建立完整的内在人格
四、自主、独特、空间与分离
孩子必须学会与羞愧和疑虑共处,这些感觉本来是好的,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限度,知道自己会犯错而不是全能的。然而过度的羞愧感却使孩子扭曲了意志的力量,把操纵环境的能力转向用来对待自己。
如今,我渐渐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
今天的我是属于我自己的,而我愿为自己的生命和行为负责。我为自己而活——我也正式为此而来到这个世界。
这段路途何其漫长——从被放在担架上送进医院的戒酒中心,到如今进入高层次的意识;这段路途何其遥远,然而早在那段沉溺于酒精的岁月里,这一切的努力历程其实早已开始进行了。——约翰·布雷萧《家庭会伤人》
让我们下次“潮·阅”品书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