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在镜子面前的我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的嘴巴里发出别人的声音。”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卡梅伦·韦斯特30多岁,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的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详细地描述了卡梅伦小时候的恐怖受虐经历。还有8岁的克莱,紧张兮兮,说话结结巴巴;12岁的尘儿,温柔、能干,她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体里感到很失望;巴特,开朗幽默,以孩子信任的保护者身份自居;利夫,浑身充满精力,干劲十足,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韦斯特。还有其他19个分身,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作者卡梅伦·韦斯特的亲身经历。韦斯特是心理学博士,同时又是一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患病时的韦斯特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与他哥哥经营着一家蛮不错的公司,也有了温柔贤惠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孩子。然而,有一天,情况突然起了变化:韦斯特仿佛恶魔缠身,变成了好几个性格、习性和记忆各异的孩子或小伙子,嘴巴里发出来的是别人的声音,驾车外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还在一个神秘声音指使屡次割伤自己的手、抓破自己的脸……
这一切与韦斯特的外婆、母亲和一位陌生男人有关。在韦斯小时候,他们都曾强迫过他发生性行为。当时的韦斯特没办法应付这种经历,而为了保护自己,以免让自己沉溺在这种恐怖的经验中,他就必须让自己跟这些事件“分离”开来——这就产生了所谓“人格分裂”。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自我暂时带走了有关虐待事件的记忆和感受,但他们没有彻底消失,而是蛰伏在韦斯特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多年以后,这些分身会在恰当的时机,连同当时的记忆和感受,像一根根从大海淤泥深处翻腾上来的腐草,浮出水面,于是韦斯特也就有了不同的“我”。
韦斯特遭受人格分裂痛苦折磨数年之久,其间的人格裂变、身份转换、恐怖、忧惧、犹疑、软弱、消沉、绝望等等,决不是非亲历者所能体会。如今,他将这番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著作成书——《24重人格》(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就是书中痛苦的主人公心理学家,同时是精神疾病患者,正是这种似乎不可能的事实赋予了其它书籍无法具有的魅力。一些心理学家用“心理学巨著”为其赞誉。其实,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有关人的生活,尤其是人的精神生活一个梦魇般的隐喻,与每一个精神健全或不健全的人多少都有点关系。
病是世界的譬喻,人人都在疾病中行进。
书里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作者本人的24重人格分裂病症,而是全人类共有的“真诚面对自己”这主题。——豆瓣书友评价
如果你也希望走进韦斯特的内心,了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那这一次的“潮·阅”品书会,你不容错过。
本周五(5月19日)晚19:00,与您相约顾歌“潮·阅”品书会,共读《24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