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现象出现新特点,校园中同时存在不同的“心理族群”。昨天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的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18届学术年会上,20多所高校的心理课老师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发现校内需要心理关爱的人群有“四大族”:御宅族、拇指族、校漂族、隐士族。
走进学生宿舍楼,推开寝室门,总有学生面朝电脑、头戴耳机,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这类“网中人”很少参加校园社团活动,课余生活几乎都在“宅”里度过。上网不仅可以玩游戏、看电影、逛论坛,渴了、饿了还可以网上下单、外卖上门。于是,“宅男宅女”成为一种流行,被称为校内“御宅族”。
大学里的手机短信“拇指族”很普遍。有的学生基本靠发短信的方式来聊天,不分时间地点,无论在教室上课还在图书馆自习,短信铃音此起彼伏。
心理教师还发现一群“校漂族”:已经毕业但尚未就业,在校园周边继续留住,除了简单食宿,几乎完全利用大学资源过活。其中,既有出没校内就业信息栏、守候工作岗位者,也有家境富裕却不愿择业,寄居校园外延续无忧生活者。
校园里还有“隐士族”:他们对校内诸事毫无热情,对什么都不在乎,似乎超然物外。有的是出于自卑,害怕与人交往,如同“隐身人”;有的则是出于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屑于同人交际。
年会论文获奖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杨敏表示,这些学生族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心理现象,并且彼此关联。不少人对现代通讯方式过分依赖,反而使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所退化;不少人面对校园外的竞争压力,不愿放弃一个“大学生”的头衔,自我期待虽高,独立意识虽强,却摆脱不了对校园的依赖心理。
专家认为,从心理层面关爱这些大学生,除了心理讲座、朋辈交流、心理测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外,学会利用短信、网络等学生适应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很重要,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加入形式多样的集体项目,时下年轻人流行的“天黑请闭眼”、“三国杀”、“乌诺”等纸牌游戏也可作为活动内容之一。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