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虐童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被网友曝光的浙江温岭虐童女教师颜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次事件也再次引发一些心理专家的呼吁:很多成年精神障碍者的童年大多有精神虐待史。心理专家陈天智博士结合中美两国众多案例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
关于儿童虐待的发生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既包含了受虐者的心理状态、成长史,也包含了儿童本身的相貌、气质、身体因素,当然也不可忽视社会文化的因素,是一个复杂作用的系统。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危险因素:
第一父母或抚养者(照料者)因素,比如受教育程度低、个人人格发展的缺陷、太年青、心理扭曲、有不良恶习等;
第二是家庭环境因素,比如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婚姻是否和睦,父母的言谈秋举止是否文明等;
第三是居住环境,是否有一个开放性的邻里环境,是否有足够的社区服务机构以便父母沟通交流等等;
第四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不如其它因素那样明显而具体,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弥漫性的、持久性的,也是更难变更的,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对其社会个体有不同的期望和判断,这些期望和判断势必会渗透到对儿童的教养态度中。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大的力量来源,但不幸的是,对某些孩子而言,这个本该是他们寄托情感的地方,却成了他们担惊受怕的地方。虐待不光包括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精神虐待和忽视性虐待也会为您的宝贝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专家认为至少存在三大伤害:
首先,认知的发展,受虐儿童往往会出现智力发育的迟缓、语言发展的迟滞、以及学业表现的失常。当然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儿童对于社会的认知,受过虐待的儿童更容易把交往对象知觉为敌意的,也影响到他们对于他人情感的感知和推理。研究者认为这种归因的偏差以及心理理论的欠缺与他们的认知控制能力出现的缺陷有关。有研究表明,有过虐待经历的儿童在处理和攻击性无关的信息时都要显著的比正常儿童慢。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孩子往往认为“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这是一种学习和模仿,他慢慢也会形成“别人痛苦我就开心,以虐待别人为乐”的畸形心理。
其次,虐待儿童是对健康人格的破坏,导致孩子的不自信。情绪的发展,受虐儿童在遇到挫折时更多的表现出激怒、固执、缺乏热情等负面情绪。受虐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信任、好奇心、成就感。低自尊、消极的自我评价等不好社会发展模式都与受虐经历有着相互的关联。在情绪的表达上,调查表明受虐待的学龄前儿童对其他儿童的难过缺乏敏感性, 受身体虐待的儿童对痛苦和不幸有不适当的反应, 而不是对有关的情绪或悲伤的表达。
还有,就是对孩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当他们的负面情绪被累积起来,就会逐渐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以后也很难会表现出积极的社会交往。许多研究发现, 受虐待与被忽视的经历会使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敌意、攻击性和退缩行为。让彼此之间不认识的受虐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团队合作,之后进行互相评价,发现受虐儿童更易被同伴评价为分裂的、好斗的、缺乏合作性的。一般来说, 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很少主动发起同伴交往, 表现出更多的消极社会交往、更多的外因性问题行为和不恰当行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他们很少可能成为受欢迎者, 更多可能被同伴所拒绝。
最后,对孩子的生理也必将产生影响。神经生理方面,生命早期的重大压力, 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情绪上的, 都可能使不成熟的神经网络对今后发展产生一连串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那些受到儿童期虐待的受试者的海马区的3个关键部分的容量减少了5.8%到6.5%。而海马区是与情感、记忆以及其他功能有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大脑区域。更加不幸的是,神经生理的改变,一般都是很难逆转的。
孩子受伤家长要帮助重建安全感
虐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非是完全不能改变的,有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关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虐待造成的伤害。然而,毕竟如之前所说的,受虐者易于表现出的抑郁和退缩使得拥有良好交往变得有些困难,因此他们未来的发展可能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以及家庭的积极支持。那么,一旦孩子遭受到伤害甚至虐待,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抚慰他?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受到伤害后,他会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危险可怕的,内心充满了悲哀和恐惧,这时候他需要温暖和陪伴,需要温馨和关怀。
二,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不了了之,以为时间会改变痛苦的记忆,不能当作没这回事。
三,家长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帮助孩子逐步恢复正常,例如邀请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到家里来玩,帮助孩子交几个热心朋友,和孩子共同游戏等。
如果上述方式方法作用不大,效果不好,最好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
心理咨询,疗愈精神创伤。
(王克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