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的马老师和助理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在摆满格式沙具的沙盘室里等候各位心理沙盘爱好者的到来。因为现场过来的人超过报名人数,不到六点半,沙盘室里已经坐满了学员,显得格外温馨和热闹。此次课程大致涵盖以下四个部分:沙盘游戏简介、提问环节、团体沙盘实战演练以及对此次团体沙盘的分析交流。
活动开始,马老师首先对到访的学员表示欢迎,初步了解了各位学员到访的初衷,大部分的学员是沙盘爱好者,有的在书本上对沙盘有过了解,想亲自实践一下,有的是心理咨询师或想要往这个职业发展,还有一个妈妈是带着女儿一起过来的,因为她本人对沙盘比较感兴趣,所以也想让女儿多了解一些。
马老师紧接着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在介绍沙盘游戏的适用范围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吗?”学员们议论开来,一个年轻的男生不假思索的说,“太烦人了,恨不得扇他两耳光”,原来这个男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小孩子相关,马老师抛砖引玉的说道,其实管理小孩子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有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尤其是三到八岁的小朋友,而沙盘游戏恰好利用了这一点。紧接着马老师便详细的介绍了沙盘的组成和功能,沙盘游戏又称箱庭游戏,一盘细沙,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治疗师的关注和投入就是沙盘游戏的基本要素。沙盘的功能表现在连接内外释放压力,整合体验激活力量,转化体验提升沟通等诸多方面,在这些简易的设置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认可。
在沙盘游戏实战演练之前,针对学员们的疑问,马老师着重介绍了沙盘游戏的规则,首先将学员们按照座位的顺序随机编码为1到9,之后根据自己的编码依次进行沙盘游戏,马老师着重强调,第一轮每次只能拿一件沙具或只移动沙子,第二轮只能挪动别人的一件沙具,以此类推。在建构沙盘世界的过程中,学员们都很积极主动,有时甚至忘记规则,多拿沙具或者连续几个动作出现,忘我的投入到沙盘游戏中去,每当这时,马老师都会及时的给予提醒。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个学员,先是在桥上摆了两个老人,后来有人挪动了桥,使得桥一边在陆地,一边在海里,这时她又放了两个年轻人到桥上,在交流环节中,她解释说,这座桥不安全了,所以要派两个人过去保护一下两位老人。另一个学员,放置沙具时比较喜欢放人偶,而且没有动别人的任何一样东西,而是在一些空缺的地方给予补充,在分享环节,她自己解释说,“我不愿意去挪动别人的东西,我觉得他们那么放一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和想法,所以我选择尊重他们,我只是在自己觉得有需要的地方放置一些物件作为补充”。这时,马老师扭过头去,对着这位儒雅的女士问道“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满意吗?”这个学员笑着回答说“挺好的,因为我可能比较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平时很尊重别人的想法,也不去计较那么多。”马老师满意的点点头。可见沙盘的神奇之处,它在不自不觉中将人带入到潜意识层面,通过外在的沙盘的构建表达出自己的心理诉求,与一般的治疗相比,它巧妙地避开了厚重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参与者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包括人际关系、处世态度、性格特征等等。
在最后的分析交流环节,每个人都仔细的解释了自己放置和挪动沙具的心理过程,马老师不给予任何肯定会否定的评价。有个中年女学员对老师提问道,“老师我发现自己在放置沙具的时候比较用力,生怕他们站不稳,所以都会用力的往沙子里拧一下,这反映了什么呢?”马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将问题转接给那个年轻的男学员,男学员谦虚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位阿姨在摆放沙具的时候动作比较大,有时候会碰到临近物件使他们移动了原先的位置,因此他推断,这位阿姨性格耿直,平日里做事情我行我素。阿姨听完俏皮的把脸转向马老师,问道,“老师您觉得我是这样的嘛?”马老师回答她“您觉得这位男士说得有道理嘛?”阿姨笑不作声。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马老师就讲述了做沙盘游戏的禁忌就是作评价,因而不直接回答和解释任何有倾向性的问题,但几乎每一个沙盘游戏的参与者都在构建沙盘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以前一直存在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特质。这也是沙盘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原因,儿童的治疗过程中,每次摆放的沙盘都会有所不同,也许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他们在摆放沙具和构建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的实现了自我治愈的目的。
“我好像在这个游戏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你们摆放的这个家园太美了,所以我就尽情的享受着,原来我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一位学员感叹道。不知不觉,在每个人还沉浸在自己的潜意识世界里的时候,沙盘课程进入的尾声,马老师建议大家给这个大家共同建构的作品取一个名字,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因而取名为“和谐家园”。最后,大家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娄从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