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使人行为持续进行的重要问题。心理咨询师说,在人的多层次需要中,目标成就是高层次的需要。凡是有事业心的人,几乎遵循同样的活动规律,这就是“选定合适的目标-努力奋斗去实现目标-达成目标-制定更高的目标-再奋斗……”。行为和目标总是密不可分,为此在对行为激励、使行为持续进行时,一定要结合目标进行。
目标的激励力可用下式表示:目标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其中,目标效价就是目标的价值和意义,期望概率即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从上式可以看出来,只有提高目标效价的同时提高期望概率,才能提高目标的激励力。提高目标效价,首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对人们有吸引力,能够催人向上;其次,要提高人们对目标的理解力。因为同一个目标,不同的人的由于需要不同,或认识问题的方法、能力不同,对期效价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因而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解释,提高人们对目标效价的理解能力。提高目标的期望概率,主要是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应该在保持目标一定的挑战性的前提下,提高目标的可行性,增大期望概率。否则,虽然期望概率较大,但由于目标效价不高,其乘积仍不会大。另外,同一个目标,对于具有不同的能力的人来说,其期望概率是不同的。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们实现目标的能力,并使确定的目标略高于人们的能力,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另外,努力使目标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也可提高行为的持续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内在条件,需要又是人皆有之。在日常活动中,要使目标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相联系,使其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把实现目标同满足需要一致起来,从而强化人们实现目标的动机,增强目标的激励作用。对此,除了要把个人需要同实际夫妻双方的共同目标一致起来外,在确定和展开目标时,还必须重视双方的沟通与协商,充分倾听对方的意见,使其感到目标被强加的,进而树立对目标的拥有感,最后去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
心理咨询师认为:人在一段时间里有多种多样的需求,由此而引发多种行为目标,目标的实现会导致与之相关的需求的降低或衰退,另外的需求则上升为主要需求,进而引发新的行为或心理目标。在本案例中,当事人原有的目标不再成为其行为的主要激发力量后,她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丈夫的细节方面,并因为对方的一些琐事不满意而吵闹,从而导致了人际冲突。转移注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老年人,在孩子长大离家之后,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乐趣,找到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学基本概念
激励:指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
动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外在表现。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本文为心灵花园网顾歌老师原创文章,所有权归顾歌老师及苏州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