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美化自己,同样,对于自己和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我们的解释也完全不同。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下班时碰到一个朋友,朋友心情不太好,向你诉苦,认为自己今天诸事不利,对你说:“事情全部都变得很糟,这让我很生气。”
你虽然在附和着,心里却不认为朋友说的全对,你在想:“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所以总容易生气,让别人觉得不太友好。”当然,若是你自己遇到了和朋友一样的事情,你也会倾向于认为“事情全部都变得很糟糕”,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实际生活中,某个人也常常会主动提起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并控制谈话内容,这往往使别人过高地估计他们的学识和能力。
也就是说,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我们通常会忽略情境影响,犯基本归因错误,而在解释自己行为时,我们又过多地将原因归结为情境因素。
心理咨询师点评:个体的行为总是倾向于保护自己,以偏爱自己的方式归因就是一个例子,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环境,而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或者性格,就会避免自卑,建立自信。患有
抑郁症的人则相反,喜欢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把成功归因于环境,这样反而是降低自尊的,但是大家别忘了,一旦自尊降低,就有理由不去承担某些对自己来说有点冒险的责任,这也是一种偏爱自己的方式。
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