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认知疗法(CBT)认知疗法,通常被称作认知行为治疗(CBT),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寻找并改变负面的、自我毁灭性的思维模式。尽管这种治疗方法并非对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有效,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CBT是心理治疗领域内明确取得成功的疗法之一,”波士顿大学的心理学家Stefan Hofmann说。
一般而言,抗抑郁药物往往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法,这种疗法快速、价廉。但是临床数据表明,仅有22-40%的患者能够仅仅通过服药获得好转。尽管现在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但是对CBT的研究却是最为广泛的;今年发表的一份meta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科学家对结果评估测量方法的不同,有42%-66%的患者在接收CBT后,不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明白,CBT到底是如何起到治疗作用的。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会以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病症,而CBT本身又具有多层次、包含各类谈话过程的特点;在具体咨询过程,都会因不同的治疗者和患者而有所不同。因此,想要揭示CBT是如何对大脑产生了影响,是很难进行的,而且此类研究也很难获得资助。尽管如此,研究者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将临床心理学和神经成像实验结合起来,试图将结果拼凑起来以找到一些线索。设法阐明CBT的治疗机制——以及为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将最终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CBT包括一系列的心理治疗手段,所有方法都是基于同样的前提:患者对自身及外界抱有极为负面、且往往并不准确的认识。CBT的理念在于,帮助患者建立和发展他们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对那些负面的想法进行严格的评判,最终“成为他们自己的治疗师”, Strunk说。根据CBT的理论,一旦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使其抑郁症症状得到缓解。从目前结果来看,似乎这一理论是行得通的。
令科学家们产生争论的是CBT发挥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服用抗抑郁症药物、以及接受其它类型心理治疗的患者,在抑郁症有所缓解后,也同样会形成更多的正面想法。那么,问题来了:是否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是使其抑郁症得以缓解的真正原因呢?又或者是,治疗从另一个方面缓解了抑郁症——例如,通过帮助患者与治疗师之间形成一种联系——因此,形成正面的想法,仅仅是其心理健康恢复后的一个结果而已。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