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庭能给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多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和修复。这个话题贯穿在
心理咨询中,成为讨论不懈的话题,在《
心理治疗实战录》中写到: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克服童年经验,那是每个人格的建构地基,那经验造就你成为你,我成为我。但如你所发现,当我们学着了解行为的理由,我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新的掌握,就能不再自我伤害。例如,每当有所需求时,基于早期经验的反应和心态并未消失。然而,有了这样的了解,便可预防它,不让它干扰你和别人的关系。”
在
心理咨询师眼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很多来访者会抱怨,自己在陌生人面前很正常,但是和亲人总处不好关系。因为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更真实,更少伪装,也更像孩子。自己的情绪其实是一种信号,提示心灵深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情绪以及问题,可能在日常被刻意压制,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不由自主表现出来。这种内心深处的情绪问题,大多根基于童年的一些创伤经历。
家庭曾经是我们成长必不可少的港湾,若这个港湾没能提供足够的温暖和支持,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无助和退缩的境地。这被很多心理作者称之为家庭会伤人,特别是伤害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很多人这样剖析自己:“童年缺爱,长大后极度不自信、求爱、求认可;不懂爱,也不会爱人;不成熟、情绪反复无常;”这些描述就意味着,他们的内心因为童年创伤撕开一个裂口。这个伤口,他们害怕亲人触及(也只有亲人才有触及的机会),自己也不愿意触及(挑剔和高标准也着意味防御)。可是无法面对伤口永远无法愈合,也意味这永远无法终结负面情绪。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不同的
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观念。认知行为学派强调,通过改变思维图式,来减少负面的情绪;客体关系学派强调,咨询师通过扮演好的客体,促进来访者人格的理解转化。自体心理学派强调,通过神入与来访者自体融合,修补他们脆弱的自体结构。为了避免被眼花缭乱的治疗取向弄花眼,精神科教授贝特曼提供了整合的改变模式。它包括放弃不良心理模式,建立良好心理模式,巩固良好心理模式三大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着更细的环节。
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