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带着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冲出重围,最后找到了张飞。关羽满怀惊喜,哪知张飞认为关羽投曹操是因为他意志薄弱,禁不起诱惑,认定关羽不讲义气,内心已经变化,所以执意要杀了关羽。关羽连番解释自己是迫不得已,甘、糜二夫人也替关羽作证,说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孙乾也在一旁帮腔,奈何张飞就是听不进去,坚持要取关羽性命。
张飞对关羽投奔曹营作出了性格归因方面的解释,认为是关羽失了义气;而关羽苦苦解释自己是迫不得已,是做了情景归因。显然,张飞对关羽行为的解释犯了基本归因错误。关羽苦苦解释,两位嫂嫂、孙乾也在一旁帮腔,张飞却仍然听不进去,这就是信念固着在起作用。
张飞内心的判断已经形成,任凭别人怎么劝说,都不能改变他最初的判断。在信念固着的前提下,那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大多会被理解为与固着的信念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远处有曹军到来时,张飞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了。
心理咨询师点评:看来归因偏差不仅仅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和对他人评价的偏差,还可能造成错杀无辜这种悲惨的事情。虽然,现在想要堂堂正正的判一个人死刑不像以前那样容易,需要通过层层法律程序,但是在一间小事上错判一个人那是相当容易的。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世界里,我们自己就是独断专横的王。所以,为了避免大脑专制主义的发生,我们需要在脑中建立一个公正的法庭,听听双方律师的意见,然后才能做判决。
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