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人暂时借给来京朋友一套房子,但朋友尝到白住的甜头,赖下不走了。我们可能觉得这个朋友品质不好,但实际上,朋友选择不还,可能是给自己找到了“正当”借口:“我有实际困难,你作为朋友应该帮我解决。”“是你决定借给我的,你无权赶我走。”
为何善良总是被利用?这跟我们的一些谚语很近似——“柿子总捡软的捏”。人总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得寸进尺”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占了对方的便宜,也不认为是建立在对方很多付出的基础上,而是认为自己得到是理所应当的,是合理的。
如何与孩子谈论善良的话题?
作为家长,要建立健康的“善良观”,对待孩子,父母不能总是付出,这种付出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父母不能一味退让,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需要不是总会得到满足。这些都是孩子建立健康“善良观”的基础。
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懂得,要想真正爱别人,首先要真正爱自己。凡爱人就是善,爱别人是善,爱自己也是善。而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并不能真正爱别人。
爱并不意味着总是和和气气,永远没有争执和利益冲突。相爱的人也有冲突,只要不损人,利己并不是坏事。另外,当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时,要用正当的方式去维护,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利益并不是恶。
心理咨询师观点:学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
如果你总是付出,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享受周围人对你的付出,让别人也有“做好人”的机会。在接受的同时不要总是想着要用什么回报来平衡。其次,给别人独立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不要总是替别人做这做那。
如果你周围的人中有这种“善良”的人,不妨对他/她宽容一些,在他/ 她偶尔直接表达对你的不满时,即使他/她的话有些过火,也要耐心听而先不反驳,给他/她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这样,你们之间反而容易互相了解,也将促进沟通,厘清双方界限。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