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改变了世界。它打开了通往人类原本黑暗一片的精神世界的大门。“认识你自己”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依然只能触摸到人类行为的表皮。人们的目光习惯性地投向外界和远方,对支配自然、社会运行规律的洞悉使人们的认识、行动器官的功能得以无限的提升,使人们制造机器,远度重洋,无所不能。然而直到精神分析出现以前,人类的心灵仍然漆黑一片,无意识的“海底”像一处隐藏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的宝藏一样从未有人进行探寻。是精神分析的出现第一次将人类引入对个人、心理的“微观研究”,它使许多人类行为的秘密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解释,而不诉诸于宗教和神秘主义。对人类无意识心理的洞见、对人格结构的功能化剖析,以及对心理内驱力的发现是弗洛伊德对人类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直到现在无论精神分析如何发展,皆以这三大发现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取消了这三大支撑点,精神分析将分崩离析。
然而弗洛伊德对性内驱力(力比多)的过度夸张以及对文化的忽视也产生了一定的“理论危机”,这正需要继承者加以修正、发展和创造。弗洛姆对精神分析加以发展的最大特征是他为精神分析插上了文化和社会的翅膀。弗洛伊德在晚年著作《文明与不满》中曾从个体的病态化存在中明确地阐明社会和文明(文化)本身也可能患病,而弗洛姆的主要工作便是接手这一弗洛伊德已看到却无力进行的研究,对病态化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全面考察。他远远比阿德勒、荣格、苏利文、霍妮等精神分析学家更为深刻的是:他由人的社会行为出发上溯到人的无意识结构,而又从人的心理上溯到构成人的心理的根本――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然后再由此出发,对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现象等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既使得他的思想超越了特定时代的社会表层的嵌制,又具有了个体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所未具有的那种对社会的批判维度,还抓住了人的“存在”产生的心理所演绎出的一系列社会表象行为这根线;在此基础上,以人性为逻辑基点,使他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有力的理论武器,广泛地运用于对病态社会的批判。
促使他重视人的存在本体论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的质疑。他发现,恋母情结并无性的联系,孩子依恋母亲实际上是企图返回母亲的子宫,这是一种人类渴求返回他所曾经置身的给了他原始的安全感的地方的情结。而这种情结的根源便是人类存在的本休论结构所揭示出的人类自身理性与非理性、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裂。
心理咨询师观点
恋母情结实际上是人类“逃避自由”的第一步:孩子剪断与母亲联系的脐带后便被抛入这个陌生危险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他造成的恐惧促使他无意识地要重新与母亲连结为一体,寻求庇护,以获得安全感。在这里,依恋母亲实际上是想重新返回那个消除了他的一切恐惧的天堂。这和消弥自我个性与群体、国家、宗教、权威、观念体系认同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与外在的对象处于一种精神上的共生结构中。这样的一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与国家、意识形态、市场法则等等社会控制力量相结合,构成了一张捕捉无数惊惶失措的个体的天罗地网,使个体在取得它们的属性而产生的虚幻的安全感和相与感中被轻而易举地奴役、操纵和利用。
然而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物其“自我”仍然存在,尽管已被驱逐进无意识结构中,但它仍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而对人进行支配。这样,“我”与“非我”便在意识、无意识结构进行着残酷的斗争,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刀光剑影,极大地破坏了人的理性结构,导致人精神撕裂甚至精神崩溃。无数个神经病就是这样产生,整个社会的非理性疯狂甚至法西斯主义也是这样产生。循着“人”的社会――心理――存在本体结构这条线,弗洛姆跳出了精神分析的治疗功能与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所划定的框框,以一种人学的立场开创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并在对社会的批判中运用娴熟,得心应手。从来没有一个精神分析学家能像他那样洞悉人的秘密,也从未有任何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像他那样洞穿了那个造成了普遍的异化的病态社会的五脏六腑。
作者
心理咨询师 石勇 心潮
心灵花园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