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弗洛姆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答案。一个12岁的孩子无力回答这样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这些神秘莫测的人类行为的奥秘却一次次地呼唤着他朝精神分析走去。解释支配这些人类行为的动机的冲动在他的思想的形成中一次次地得以澄明。他无疑是在与精神分析从互不知道彼此的相反地方出发,终于在10年后,也即在他22岁时相遇。当他开始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后,他马上找到了困扰了他10年的有关那个问题的答案。精神分析的博大精深、对千奇百怪的人类行为的令人信服的解释让他激动不已。而精神分析对人类行为的表象背后的动机的深刻洞见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成功治疗更让他对精神分析具有了无穷的信心。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与精神分析具有了一种缘分。也许他注定就要成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
弗洛姆1918年就学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后来转入海德堡大学,攻读
心理学、哲学、社会学。1922年,他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来他又在柏林心理分析研究所学习精神分析,并于1930年成为一名职业精神分析学家。与此同时,他加入1923年所创立的、当时由霍克海默任所长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以心理学的专长加入法兰克福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并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除此之外,他还任教于法兰克福的精神分析学院。在此期间他发表过一些心理分析论文,对工人运动的权力模式以及家庭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成功地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1933年德国纳粹掌权后不到两个月,由于社会研究所的成员具有的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双重身分,研究所被关闭,被迫迁往瑞士,后来又迁往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找到它的栖身之地,继续它的研究工作。而弗洛姆则于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就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4-1941),贝林顿学院(1941),密歇根州立大学(1957-1961),纽约大学(1962),以及墨西哥国立大学(1949-1965),并创立了几个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心理研究院。弗洛姆在执教、进行精神分析之余,还参与有关的学术团体进行研究,并长期积极参加和平事业。1980年,他逝于瑞士。
从1941年出版的惊世之作《逃避自由》(此书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被一些人并称为剖析极权主义的三大经典。然而由于弗洛姆是用精神分析从人的存在论上进行剖析,它的批判适用领域早已不止特定的极权主义社会,而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到他的最后一本著作《生命之爱》,他一生著作不断,主要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健全的社会》、《人的希望》、《占有还是生存在》、《爱的艺术》、《人类破坏性剖析》、《精神分析与禅宗》、《被遗忘的语言》、《马克思论人》等。但他的思想没有出现前后的跳跃和修正,从20世纪30初代初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研究论文到1980年3月18日他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他的目光始终都在关注“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关注现代人在异化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在无孔不入的权力与意识形态的绞杀下精神撕裂、人格畸变的命运。
心理咨询师观点
与别的思想家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者,在执教、研究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开业的精神病医生,有着几十年的精神分析与治疗的实践经验。这使得他的观点和结论都建立在观察与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事实不断地更正自己的理论表达。他曾谦虚地说自己没有抽象思辩的天赋,所能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如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不同的地方。他的著作一反哲学和心理上的学院派的抽象晦涩,浅显易懂,从不滥用术语,从不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文字游戏;然而却又博大精深,深刻尖锐。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当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政治领域到文化领域,从经济领域到宗教领域,从市场社会到日常生活,从抽象的意识形态运作到具体的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断,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所揭露出来的一些人们或不愿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现象,令人警醒。他做的是灵魂的“生意”,既提供给人们以另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又直接能以其深刻的洞见和极隹的表达撼动人的灵魂。他的思想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所产生的亲合效应,久久挥之不去。
作者
心理咨询师 石勇 心潮
心灵花园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