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语出司马相如 《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梦想的定义比较接近“念头”,或一闪而过,或来来去去,所以,拥有梦想容易,放弃梦想也容易。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梦想而奋斗。
“中国梦”不仅是美好愿景,也是现实的反映
去年年底,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了年初,习近平对这个梦想作了深情解读——要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自此,“中国梦”这个概念变得深沉而绵长。
心理专家阿德莱·斯蒂芬森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美国人说他热爱国家时,不仅意味着热爱新英格兰的山冈,阳光照耀下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高地平原,雄伟的山脉和辽阔的大海,他还暗示热爱内在的气氛,内在的光明。置身其中,自由得以延续,自尊得以呼吸。”所谓的“美国梦”正是这种入乎其内的“气氛”与“光明”有着深深的关联。如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但在复旦大学心理专家张涛甫教授看来,“‘中国梦’的‘气氛’更加凝重,‘光明’尚显熹微。”
心理专家的忧虑是有根由的。群众心理学家勒庞指出,一个元首或一种观念的提倡者,只有当他个人的观点、意识、纲领与广大个体的心理结构相类似时,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心理同构,是群众接受某种观念的前提条件和土壤。
在当代中国,群众陷入集体焦虑中,普遍性的焦虑情绪如同病毒一样弥漫,这种情绪上的问题根植于现实,来源于群众对于个人生活的不安全感和公共生活的不信任感。而现在网络的发达和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观点传播更加迅速,也使得情绪的蔓延更加广泛。因此,群众心理不安全感和焦虑导致的挫败感十分突出。这种不安的群众心理背后是对于现实的无奈,失望和试图改变。因此,中国梦不仅仅提出了美好愿景,也是对现实的反映。
心理专家石勇认为,中国梦,不需造一座空中宫殿,我们更需要的也许是通向高空的通道,即使云端仅四角木屋一间。这是在拷问,如何创造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如何刺激和鼓励国民的创造精神,如何让政府更好地为国民福祉和民族未来谋划?!
在这当口,心灵咖啡能做点什么呢?
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是“心灵咖啡梦”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还有第5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心理学的理解中,正能量有两重境界: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项测试,都给用户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极力回避负面的词汇,尽可能地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快的情绪,此其一;其二,某些文章或测试不再刻意绕开用户的不快情绪,甚至会本着治病救人之目的,取醍醐灌顶之效用,而撷取冲击力比较大的词汇,置用户与当下,力促其直面惨淡的人生,这如同一个真正的朋友,让你愉悦之外,也会适时地照亮你心灵的荒野。
心理专家认为:伪心理学、泛心理学、厚黑学这么多,心理学要如何自处呢?心理学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替自己认同的观点发声、以及抱着一颗开放的心胸。科学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是“可被挑战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维护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凭之有据。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