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7日,武汉市黄陂区某中学的学生高考考场违规使用手机拍照,企图通过“小猿搜题”搜索高考数学真题作弊,随后被该APP后台人员举报。该事一经曝出,使原本就“风声鹤唳”的在线教育,又一次上了热搜。
从作弊者的角度出发,他是对于作弊的后果有明确的认知的,相比于偷看这种不那么容易被抓住的作弊方法,他选择了用手机搜题软件拍照搜题的作弊方法。首先是他对于进入高考考场携带手机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他自己一定知道携带手机属于作弊且被抓住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是选择铤而走险可能就是因为他认为作弊带来的收益很高,值得自己去冒险,且认为自己存在不会被发现的可能性,渴望不劳而获。
从举报者的角度出发,身为小猿搜题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发现有学生上传高考题目后一定立马意识到了问题,选择了不给予题目解答我认为也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在高考这个全国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上,再加上作弊这一敏感词,作弊学生用小猿搜题软件的行为其实也在为这一软件无形中做了广告,例如正是搜题软件的可靠才会让学生敢于冒险在高考用小猿搜题来查答案,举报者可能加以利用从而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身处于每个阶段的人会对这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同级高考生一定会对作弊行为深恶痛绝,因为影响到了他们对于公平的认知,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身边的人例如父母,老师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有问题而感到羞耻,其他的吃瓜群众大多只是将这一事件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
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公平竞争是人们永久的渴望,而作弊者恰恰触碰了人们厌恶的逆鳞,遭到诟病是顺理成章。
第二组心理学专业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