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身体的变化、关注“性”是必然现象。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形成了道德观念,倘若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内化了一些“性是下流丑恶的”的道德评判规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对性的关注是不好的,内心受到道德意识的谴责,“我不是好孩子”,于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
心理专家认为,这时候需要给卢黎补课,让她了解性的知识,帮助她建立科学的性观念。这本来应该是在孩子们青春期性发育之前就完成的工作,由于学校相关教育的薄弱、家长自身性观念的局限或者忽视,不得不变成出现问题之后的亡羊补牢,这是学校教育系统与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目前除了对卢黎进行了心里疏导,处理她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负性情绪积累外,还要让她明白关注“性”是每一个正常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不存在道德问题。建议在母亲的指导下看一些相关的书籍。
对策
校外干预改变学生贞操观
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高尔生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中,职校生是性行为的高发群体。据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本市一些职校二年级学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约为16%。但据一些职校生反映,实际发生比例应该更高。
面对这一现状,本市职校的性教育体系亟待完善。为此,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比尔·盖茨人口与生殖健康研究的资助下,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引入了美国校外干预模式。他们在本市选择了三所职校,对其中的一所学校进行校外专家干预,对一所学校进行传统的校内教师干预,另一所学校不做干预。通过评估,专家发现,校外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使学生的贞操观趋于保守(更倾向于同意在婚前保持童贞),降低了学生恋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专家指出,校外干预之所以优于校内干预,是因为学生面对校外医学专业人员时,会比较信任他们,能说出心里话,就一些敏感问题做深入交流。
校外咨询帮怀孕女生解难题
校外医学专业人员是如何进行性教育的呢?据涂晓雯副研究员介绍,他们走进课堂,定期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与学生交流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告诉他们如何与异性交往、与父母老师沟通,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后果,如何拒绝男友提出的性要求。除此以外,校外专业人员还与他们探讨人生规划,如何保持自尊、自信。
在校内和校外不远处,专业人员开设了咨询室,周一到周五全天开放,接待有各种问题、烦恼的职校生。面对专家,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咨询的话题有:身体发育、异性交往、恋爱中的性问题、自慰、避孕、人流、父母沟通……
涂晓雯副研究员告诉记者,咨询员接待过几名发现自己怀孕的女生,她们都对人流知之甚少,还一个劲儿请求专家不要把事情告诉父母。最终,咨询员采取了一种方式:将此事告诉她们男友的家长,要求他们带女生到医院检查,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而对于女生,专家为她们剖析了人流的后果,让她们意识到婚前性行为的风险。
此外,专家干预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形式,如举办辩论赛、话剧比赛、组织观看性教育影碟,生动形象地传递知识、改变学生的观念。
建议全市职校开展校外干预
在调研报告中,记者看到了学生对校外干预的一些评价——
“我觉得校外老师比较专业,还有就是交流起来也习惯一点,能问很多问题。而和学校的老师谈那些方面的问题,感觉总是怪怪的。 ”
“我觉得校外的老师很好,去问她一些感情方面的问题,她不会像有些老师那样,说‘你现在应该读书,不应该谈恋爱’什么的。她会把这件事的每个方面都分解出来说给你听,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那样做的结果又可能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去选择该怎么做。 ”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