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应邀带领艺术疗愈沙龙,关于人格主题的探索灵感,首先源于上次沙龙中,参与者们一致对这个话题的浓厚兴趣,确实无论对自我成长的追求者,或是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的探索者,还是
心理学爱好者,这个主题都有着不同视角和维度的内在探索、体验成长空间。
其次,也是因为自己曾在学习体验绘画治疗时,惊叹树木人格测试的奇妙,从1948年被瑞士心理学家科赫与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分别提出后,已作为临床心理学实践中相当成熟且便捷易使用的投射测试和治疗方法之一,已被我国
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界所知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荣格在《哲学树》中也提到:“如果说曼陀罗象征着自我截面的话,那么树就表现了自我的侧面。树是作为成长过程而被描绘的自我。”同样关于树木形态的疗愈画,在我自己内在成长不同时期呈现的不同形态,也是让自己印象深刻。
同样这个主题也不同于常规疗愈主题,已到绘画心理测评和咨询、治疗层级。为了让大家能快速放松身心,保证在安全私密的环境中自由的向内探索,开场时特意设计为自己带头,每个人用一个动作代表自己的舞动疗愈形式,趣味的自我介绍欢迎仪式。果然让大家很快就放松和熟悉了起来,同时也完成了安全私密场域的建议。
自我介绍热身后,带领大家自然过度到对于自我内在人格树的舞动冥想探索中,这种舞动冥想的探索方式,不同于常规在位置上单纯安坐或站立与自我内在对话或放松的方式,能让身心更容易链接、放松、触及身心合一的状态,这也是自己探索体验了很多不同艺术疗愈形式,自我整合体验的感受。
在大家链接到内在那棵树后,各自跟随内心的感受选择自己心仪的媒材,涂鸦绘画出内心的那棵树型。从自由选择媒材开始,这本身就已是我们内在心理的投射表达。不同的材料呈现的画面形式,也就是我们内在情绪的表现状态,选用的是高控制性的材料还是低控制性的材料,是固体材料还是含水性材料;呈现的笔触是细密拘谨的,还是长直豪迈的;绘画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不同的颜色选择、绘画的顺序和方向,以及绘画时的力度,都是我们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最终树的品种、树冠、树干、树根的不同形态以及附加物的体现,都无形中呈现了潜意识中我们的不同人格状态。
画完后,大家看到每棵不同的树,都充满了好奇,放下评判、指责、建议和分析,各自分享冥想和绘画过程中的奇妙体验,以及自己这课树的故事时,每个人都充满着独特的光芒,其中很多片段让人印象深刻。整体团体动力一直保持在了互相看见、支持和赋能的自然流动状态中。
此次参加的伙伴,都正处在生命中不同的阶段,面对着生命中的不同议题,可纵然如此也有着一些有趣的“共时性”特质:此次一棵最高大的树,和一棵最小的树,尽然很奇妙的在树干上有着同样的年轮;此次每棵树的树干基本都很直;每幅画中都有绿色和棕色。
也正因如此,最后一起拼贴出象征小组特质的森林,大家为这幅画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向死而生”。在画面最后拼合中,原来一棵在左下角的小树,被下面的树枝托举住,右侧空白的部分,正好给另一位伙伴的大树盖住,画面感觉不再空白无力;左下角创伤部位虽有阴影,但有光透了进来;彼岸花也变得让人没那么惧怕了。
团体艺术疗愈的魅力就这样慢慢生发、滋养着每位在此打开内心共创的伙伴。活动后还有伙伴特意发信息告诉我,非常感谢今天的带领,感觉非常温暖和幸福,谢谢我的专业和美丽影响;也有伙伴发信息告诉我,以后我的活动都要参加。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和信任,这一切的美好也正因为有你们才得以被呈现。
愿我们都像树木一样——既有向下扎根的勇气,也有向上生长的温柔。
心理咨询师 黄琛雁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