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活动中,一名同学分享了一个实际案例,期望资深
心理咨询师宋老师引领大家共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位25岁男孩向咨询师寻求帮助,希望咨询师能够说服他母亲做出改变,以促进母子之间的关系。宋老师明确指出,作为一个成年人,期待通过某种方法去改变父母,让他们成长,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只有亲子关系改变,自己才能成长,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男孩所能够做的只有接纳父母的状态,接纳父母的状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即使父母改变了,男孩也不会成长。第二个层面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永远不能改变,只能接受。宋老师针对此类创伤性的问题,他一般会对来访者说:“你内心那片死去的地方是不能复生的,但不妨碍你去创造新的东西。”
为何在此案例中男孩仍然对母亲怀有期待?宋老师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对现实生活中挫折的防御 他要把攻击性投射到母亲身上,这样就不用面对自己潜意识中自我攻击部分。他不接受自己能力不行,而把挫折的原因归于母亲。
分离焦虑:由分离引发的焦虑,通常是由不恰当的分离引发,源自婴儿时期,母亲为了断奶,将风油精涂在乳头上当母亲攻击他:“你像你爸”,他从中感受到了母亲的焦虑感,感觉到了跟母亲的分离,为了照顾母亲,他会对母亲产生大量攻击性,以此来维系与母亲关系,来缓解母亲分离焦虑。
乱伦焦虑 当母亲攻击他:“你像你爸”,他在心里面就已经成功顶替了原来父亲的位置,这就是一种乱伦焦虑。
最后,宋老师带领大家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焦虑:
分离焦虑、 死亡焦虑、解体焦虑、情景焦虑、超我焦虑、原始焦虑、现实焦虑、社交焦虑;宋老师指出社牛本质上与社恐是一回事,社牛是指一个人需要大量人际关系来填补恐惧的部分,社牛与社恐本质上是潜意识里不愿与父母分开。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成年人,他们总是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耿耿于怀,却不愿意开启自我成长的旅程。借助宋老师的精神分析,我们得以深入洞察这类人群的心理驱动力,进而明确了援助他们的具体方法,期待下一堂精神分析课。
心理咨询师 朱俊彦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