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于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报道《母亲回应女儿摔裂杯子被丢商店:给她一个教训》,讲述了11月28日下午,3岁女孩在成都一家商铺里摔裂了杯子,被店家要求赔偿25元钱。女孩的父母拒绝赔偿,把孩子扔在店里离开。民警和好心人深夜从崇州驱车把孩子送回家。30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孩子母亲。她说当时很生气,没想那么多,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
孩子母亲的做法引起了网络热议,大多数网友不认同这种做法。也有亲子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父母丢下孩子就走的行为不对,建议遇到此事应该积极正面引导,让做错事变成一个对孩子教育的良好体验。那当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孩子父母的做法会给孩子带出怎样的伤害?现在父母可以做哪些来减少伤害呢?
一个3岁的孩子,在她的心中,对这个世界既是充满了无比的新奇,同时也存在许多可怕的事,所以这时的孩子会随时对她周围的一切进行探索,与此同时,孩子心中也有恐惧。当孩子把杯子摔到地上时,也许她会对这声音,杯子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也许她会被这一切感到害怕。但她一定会被父母及老板的反应所吓到,并以此判断自己做错了,当然她还不能明白自己真正错在哪里。这是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父母此时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安全感,不是告诉孩子“你错了”,更不是给她惩罚,何况这个惩罚是“把她丢商店”。
我们首先可以把孩子抱到怀里,观察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确保孩子没有受伤。我们可以用拥抱或抚摸等肢体语言及“没事的”、“妈妈在”等关心的语言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呵护及温暖而平静下来。随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怎样面对这个突发状况,“宝贝,我们看看杯子怎样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叔叔(老板)说,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可以买下这个杯子。”……当事件处理结束之后,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在外逛商店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明白的一些道理。
这位3岁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丢在商店,说是给孩子一个教训。事实上事件的后果一定不是父母想得到的。一个3岁的孩子她是不能得到所谓的教训,她得到是恐惧,是被抛弃感,是“我是一个坏孩子”的内在感受!3岁的孩子一定要依赖大人才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现在孩子的看到的:我摔了一个杯子,父母与叔叔发生冲突,父母不要我了,我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她的感受是害怕和恐惧。在孩子所有的恐惧中,“被抛弃感”是杀伤力最强的一种。当孩子被抛弃时会产生“我是不好的,我的存在是没意义”的内在感受。如果这种内在感受反复产生会导致孩子自卑、绝望,进而通过自残等自我攻击的方式释放压力,进而表达对父母的愤怒,也许还会抑郁。
现在事实已经发生了,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首先父母要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放下身段,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平等信任的关系告诉孩子,父母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明白了自己做法确实不对,真诚地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反复告诉孩子父母是爱孩子的。最终父母要做的是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让自己的教养方式更加科学,不再让孩子承受这样的伤害。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但我的理解是其中一定有这层意思: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因为是第一次父母要学会做父母,因为是第一次,父母要对孩子宽容并教会孩子怎样成长!这也是我想让父母记住的:“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给孩子教训,教会孩子成长!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专家 温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