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人际冲突倾向和有精神疾病倾向的学生。”浦晓黎说,下个月他们就会专门为量表数据体现出可能心理存在一些问题的同学进行专门的咨询辅导。
沉默的还是大多数
浙江某高校近年曾在校内做过学生心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要占总数的4%-5%。
这也意味着,目前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心理有隐患的同学,还沉默着。怎样让这些同学也愿意敞开心扉,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一环。
①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问题多
在呼吁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时,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紧缺则成为另一个问题。按照目前我省绝大多数高校的做法,除了少量专职教师,主要靠由辅导员为主力的兼职教师也是重要力量。
“我认为辅导员无法取代心理咨询师的位置,即便是一年两次或者更多的理论培训也无法弥补多年的临床经验,因而效果大打折扣。”郭芳举例说,在面对
危机干预面前,辅导员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比如,如果某校发生一名学生意外身亡这样的突发事件,心理咨询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对这个学生所处的寝室、班级乃至院校内其他学生进行及时疏解,而辅导员通常都做得不到位,更加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
②男性咨询师偏少对男生咨询造成困扰
而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师主要由女教师担任。例如浙江理工大学的2名专职心理咨询师都是女性,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17名专职加兼职心理咨询师中,也仅有3名男性。
“心理咨询师中女性比例高,这也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现象。”浦晓黎说,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也会带来一点困扰:不少男生面对女咨询师时,处于羞怯等原因,不愿意说出内心困扰自己的主要问题,但如果是男咨询师则会好得多,“希望能有更多男咨询师能加入高校心理咨询师的队伍。”
③高校心理咨询10年路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叶立军说,2005年,他刚到浙工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曾主动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学生通常会拒绝:我又没病为什么要接受心理辅导?
明显的转变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每个高校新生的必修公共课。
从此,心理咨询的相关普及在大学里的覆盖面就宽广起来。最直观的变化是,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据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浦晓黎粗略统计,该校每年就有1000人次左右接受心理辅导。(通讯员 王汝菲 柴田 杨圣琼 周曦 记者 纪驭亚 郑司琪)
(原题: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高校心理咨询师期待跟多男性加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