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心理沙龙分析的是:当下被热议的“一个外地女孩,死在出租公寓”事件。其中被热议的主人公,是一位死在出租屋内很久才被房东发现的33岁女性,网文是以房东的第一视角写的。网上虽有很多关于网文中很多细节真实性的讨论与查实,导致原文为吸引眼球篡改部分一一被查实,不得不下架。可是关于这位女性具体的死因,以及为何有这样被网文认为是“饿死”的原因,似乎并没有人关心。
作为
心理咨询工作者,我们就大胆猜测探讨了一下,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这样不可挽回的结果。大家热烈讨论中,发现无论是从逝者个人、父母亲友、社会的视角都疑点重重:
首先作为逝者,她为何死了很久后,因被人闻到腐臭后才被房东发现尸体?她为何如此执着于连续近十年一直在外地租房考公?考公成功对她意味着什么?10年的大好青春年华,宁愿选择在出租屋里与书相伴,不断备考,在反复失败的考试中度过,最后以“饿死”结束了33岁的大好年华。
其次作为父母,近十年的房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何会一直这样为她付房租,但死了那么长时间却不知道?
再次作为社会,为何她会如此执着于连续近十年,一直在外地租房考公,没有去找其他工作?考公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连续失败了十年,都会让她一直坚持?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明不白的离开,引起的却只是一段网文的火热讨论后,原文又凭空消失就这么结束了。就如这33岁的鲜活生命,化为灰烬洒向河流后,就如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除此之外,难道这真的只是一段网文、一个个案的问题吗?没有什么需要有所改变吗?
这些问题一出,部分真相慢慢浮出水面,逝者已逝,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尽量防患于未然,希望未来这样的事能不要再发生。
作为有着多种角色的我们,当面面对自己、作为亲友、父母、孩子、社会工作者……时,需要时时觉察自己:
是否有什么过于执着的言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都不止一个,一个方法不行可以试一下其他方式;每个人的认知也必然存在偏见,同样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当自己一个人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时,也可以多和不同关系和角色的人大胆交流,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讨论就会有别样的火花;
最近有多久没有和家人朋友联系了?经常和家人、朋友真诚地交流,更是我们与世界建立深度、健康链接的方式。活着不能只有工作,健康的关系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活化我们的生命动力,打开我们不同的触角,链接不同的能量状态。
最近和孩子的相处还融洽吗?孩子是否有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或失控的事发生吗?如果出现那也是很正常的,当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就如同自己又重回童年,都会与我们儿时的快乐与悲伤再次相遇。特别是成长时曾遇到的困惑也都会再次相遇,不过每对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面对孩子各阶段不同的状态,相信他们都是希望给孩子当下最好的照顾,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美,困惑或伤痛的出现也是我们必然要去面对和突破、成长的空间。是选择带孩子重回老路,还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找到适合当下的方式穿越伤痛,重塑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也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孩子是一面无比清澈的镜子,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所有的言行,表达父母潜意识中的想法。所以在面对孩子时,需先直面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和看见孩子,帮助和指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独特优势的方向。
愿此次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愿不会再有类似不幸发生,希望所有父母与孩子都能愉快相伴,一起面对生命中的所有,找到各自独特的光芒,活出各自闪耀的人生。
心理咨询师 黄琛雁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