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案例是由参与心理沙龙活动的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志愿者们,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咨询案例而提供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教育的兴起,如何正确地、有效地抚育孩子成为了新时代家长共同的难题。本周,我们一起分析生活中的亲子案例,认识“教育成功学”背后的
心理学原理。
1、案例一显示,小A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女生,但在几年前被确诊为
双相情感障碍,期间有过自杀经历,因此也在长期服用药物。但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小A并没有躁狂发作,且心智化水平良好,在服药期间虽然经常犯困,但学习成绩却没有丝毫下降。因母亲的焦虑过度夸大了孩子的症状,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导致小A长期服用与症状不符的药物。
2、案例二提到,小B是一位初中生,平常经常借以写作业为由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学习效率很低,三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往往要在课桌前坐一整天。妈妈想要干预阻止但因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担心孩子更加的逆反,因此也不敢态度过于强硬。孩子成绩很好,在班级排名名列前茅,近期有所下滑。母亲担心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沉迷网络,所以格外焦虑。
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
心理专家王主任总结:
通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难题”时,家长会比孩子更加的焦虑,这样的“焦虑”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情朝着更不利孩子的方向发展。就如同案例中提到,夸大孩子的病情让孩子服用药物、冲孩子发脾气也许能短暂的宣泄家长的焦虑,但是却更容易给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在遇到孩子的成长“难关”时,家长应当保持适度的冷静,去分析出现问题的背后真实的原因。是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关爱,也可能是目前的学习不适配孩子的发展能力,让孩子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动力和挑战性。家长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孩子,思考对策,才能在遇到教育难题时“关关难过关关过”。
心理咨询师助理 李亚如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