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往往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很多家庭里都是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较长,在学习生活方面,也是妈妈干涉的较多。有时候,妈妈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舒适,可以和她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有时候妈妈的关心让我们感到恐惧,厌恶,这是为什么呢?
本期影视鉴赏,我们节选了电视剧《小欢喜》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片段,影片直观地展示了妈妈对孩子以爱为名的掌控,拒绝孩子的兴趣和关心,把控着她的全部。在这种窒息的环境中,孩子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愤怒,期望得到父母的重视。
参与心理沙龙的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志愿者,在讨论中认为,孩子在努力得向父母家人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他们的痛苦,可是父母却一次次的忽视,一次次的打压,最后逼得孩子只能走上自杀的道路。我们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开开心心的长大,希望孩子能考到名牌大学,能有一份高新工作,可是这是孩子想要的吗?
很多时候,父母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告诉自己的孩子,自己为了他放弃了多少,从而希望孩子能更加用功,更加努力,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能不能承受住这么沉重的“付出”。除此之外,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名片,通过展示孩子优秀的成绩来体现自己的优越。
最后,
心理专家总结:很多时候孩子的事情不单单只是孩子的事情,他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模式,一个家庭的氛围,更多时候孩子所表现的行为反映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当父母之间出现摩擦,出现对抗时,往往把这种对抗表现在教育孩子方面,即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或者打破对方为孩子建立的规则。
心理咨询师助理 李亚如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