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理沙龙进行的是影视分析,我们通过三个不同主题的片段,分析影视中人物的人格特点。
第一个片段获得过奥斯卡最短影片奖!影片在短短的一分五十七秒,讲述了在一个超载电梯中发生的故事。当最后一个上电梯的男孩,在踏入电梯的刹那,警告声便频频响起,显然是超载了,但男孩却迟迟不动,在警告连续提示了二十声之后,一位电梯里唯一的残疾女性拄着双拐,一步步离开了电梯。
这段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女孩是一个残疾人,但她的心却不残疾,相反,她很聪明,而且拥有着美丽善良、宽容大度的灵魂。女孩选择走出电梯,一方面是她对别人的坚持表示宽容和理解,另一方面却是她的理性在告诉她,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必须有人做出退让和改变,而她就是那个愿意行动的人。
第二个片段讲的是一位
心理学家爸爸被老师请到办公室,老师指责他对孩子不上心,爸爸回家后虽然心情不好,但是他并没有指责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做老师的代言人。而是用心理学点亮孩子心里的那盏灯,启发、引导和肯定孩子的长处,不让孩子背负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第三个片段展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针对校园霸凌的控诉!一位饱受心理和生理凌辱的女孩在自杀前发出的呐喊动人心魄,更发人深省。
这三个片段看似毫无联系,但仔细想想,里面包含着的却是一个“从众”的问题。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在第一个超载电梯的片段中,所有人想的是“总会有一个人下去的,所以我不动没关系。”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电梯报警的声音才会迟迟不中断。
在第二个请家长的片段中,所有的老师在面对那些比较棘手的孩子时,只会叫家长把他们教育一番,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却不会去思考,“问题解决了吗?”
对于第三个校园欺凌的片段,那些霸凌的人永远也不会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别人怎么做,他们也这么做。霸凌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另类的玩笑,哪怕这个玩笑让别人受伤了,他们也只会觉得“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其他人也是这样的呀”等等。
心理学实习生 项雨薇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