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的沙龙活动是案例演示,由张老师与沈老师相继与“来访者”共同完成。
内容大致为:一名大二的男生在母亲的要求下前来参加第一次公益咨询,据来访者的原话,其求助目标是改善同学关系。
在张老师与“来访者”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了来访者基本的大学生活情况、简单的家庭背景及与母亲的关系。来访者表现出一种既希望改善同学关系又满足于独处的矛盾。据访谈后张老师所说,她在与来访者的谈话中,感到始终找不到症结,所以后来的话题从了解学校生活转向了家庭背景。但受信息的局限,并没有收集到很详细的资料。
稍作讨论后由沈老师继续进行访谈。沈老师认为既然来访者的咨询目的是改善同学关系,就要正对着的目的深入挖掘。于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来访者的在校学习生活的场景,在咨询双方同意如果要实现咨询目标应当在行为习惯上作出改变后,沈老师讲咨询内容转向了帮助来访者进行校园情景练习,从而适应大学生活、改善同学关系。最后对来访者布置了作业,结束了此次咨询。
从两次集体讨论来看,大家普遍同意来访者的母亲在其儿子的生活、个性塑造上施加了重大的作用。其母亲似乎有很多信息需要了解与确认。但是根据来访者的咨询目的来看,引导他改善同学关系又是咨询重点。所以针对实际情况确立咨询的方向是咨询中需要十分注意的内容。
王老师的一句话让大家看到了一个访谈新方向:青少年的问题90%是性心理问题。这样的观点相信是建立在众多案例上的经验之谈,这为心里咨询师进行之后的咨询提供了一条极有可能挖掘到关键的道路。
另外,王老师还提到了咨询流程及逐阶段公益咨询收费的设置。前者是强调了心理咨询师操作的规范性与适时使用测验工具的便捷性,后者强调了来访者责任感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把咨询关系应有的平等建立起来,虽然是公益咨询,但来访者的责任与义务不可弱化,同样需要监督,健康积极的咨询关系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障。
撰写:耿凡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