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5·12”地震十周年,2008年地震发生之后,最重大的灾情信息都指向汶川,地震也以“汶川”命名。后来人们才知道,位于两条地震断裂带交汇处的绵阳市北川县,才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记者谢海涛在灾后几次进入北川,他用工笔式的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通往死城老北川
2008年5月下旬,我去了四川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地震发生后,那里成为灾区最大的收容点,最多时曾收容灾民4万多人。
体育馆里一片或蓝或灰的帐篷,人们静静地坐着,孩子们环绕四周,似乎并无异常。后来我知道,其中以北川人为最多。胳膊上套着红袖章的上海心理咨询师顾恺颉(顾歌),在人群里走着,不时俯下身去和灾民交流,慢慢地,一些看似平静的人哭出声来。
顾恺颉(顾歌)给灾民发放了一份心理健康自评问卷,上面20个选项。一位北川县城曲山小学的老师,在18个选项上勾了“是”:“食欲差”,“受惊吓”,“睡眠差”,“手抖”,“消化不良”……
她家里死了7口人,当时只找到一具尸体。老师教三年级,班上50多个学生,死了三分之一。她在窗口,被气流摔了出来,爬起来时,看到房子没有了,跑到废墟边救人,听着下面的声音越来越弱,很多学生眼睁睁地就死了……
顾恺颉(顾歌)给她做心理咨询,注意到她的侄女,表情冷漠。侄女貌似在外读书,地震发生时正在北川家里。
侄女说,地震时,爸爸外出,她和妈妈在家。正准备进卧室时,有轻微的晃动,她以为是小地震,很快就会过去。犹豫间,窗外一股黑风卷过来,撕扯着换气扇,“呜呜呜”地响,房子开始晃,眼镜上全是灰,什么也看不见了。
等她清醒过来,发现二楼变成了一楼,旁边的房子已完全垮了,对面北川职业中学的操场上,很多人在哭。逃出来后,很多人都在说,地裂了,人掉了进去,又不知被风吹到哪里去了……
后来,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她和妈妈找到了双腿骨折的爸爸。受伤的人都放在那里,哀号满地,很多人被救出不久就死了。
在爸爸的旁边,躺着一个小姑娘,孤零零的,无人照料。后来,她一闭眼就会想起那个小姑娘,“头发很长,眼很大,脸苍白,十五六岁,上身穿绿色和黄色的条子衫,下半身全是血,只盖了一条毛毯。”
小姑娘一直在闭眼,像打瞌睡一样,她不停地叫小姑娘:“不要睡,坚持住。”叫一声,小姑娘就睁开眼看一下,后来,小姑娘伸出手,似乎想说什么。
她忙着照料父亲,一直没有时间去听小姑娘说些什么,也没有把手伸给她。过了一会,小姑娘的眼睛慢慢合上了。
从此,她只要一闭眼,就会看到小姑娘慢慢向她伸出手来。她陷入空前的自责中:如果能把照顾爸爸的精力分出一些,她有可能救活的。
这段痛苦,她只跟妈妈讲过。奶奶86岁了,她不能当着老人家的面痛哭,也不想让周围的人在悲惨之余,还要承受自己的感情。
那天,顾恺颉(顾歌)教她放松,把眼睛闭起来,去想当天的情景,然后,伸出手,让她握住,让她说:“姐姐在身边,没事的,你要坚持下去……”
女孩握住了顾恺颉(顾歌)的手,眼一闭,一串眼泪滚了下来。有十分钟时间,她都在哭。
后来,她对我说:“如果你以前去过北川,你会感觉特别美。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去北川避暑。农历十月初五,我们会带你过羌历年,穿上民族服装,跳沙朗。但现在都不行了。很多人从外地回来,连自己的家都找不到了……”
?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顾恺颉(顾歌)在给灾民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