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男服务员殴打女性顾客之事,一经曝出便得到了相当的关注。
对于这个案例以及诸如此类的冲突案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攻击行为的发生,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人与生俱来就拥有死本能所带来的攻击性,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攻击性几乎可以说是必定会产生的,其分为向内和向外两种攻击性,在此类冲突事件中,既是攻击性向外表露的体现。对于攻击性,首先的问题就是攻击性应该向外表露么,许多网上的评论对于服务员有一种观点,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升级成暴力冲突,这是伦理道德的观点,而不是法制的观点,亦不是科学的观点。
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就人的本我,自我,超我而言,只有超我是可能完全拒绝攻击行为的,暴力作为本能的一种,作为能达到目的的手段,是本我会倾向的方法,是自我会纳入思考的方法,而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案例中年轻打工人一辈而言,他们的工作行为很少受到超我部分的影响,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崇高的理想或是自我约束而选择进行社会行为的,对他们来说,老实本分的工作是可以放在天平上与攻击宣泄所比较的,其本质的目的都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满足自己内心的基础的欲望,所以当攻击行为的宣泄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大于工作后获得奖励的积极情感价值,忍气吞声对于当事人来说就并不是一个优先的选择了。
我们可以理解人在面对侮辱和压迫时会爆发出攻击性,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会在被侮辱时进行回击,那街头斗殴可能会变成稀疏平常的事件,但为什么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像它理应的那样频繁出现,实际上对于攻击性,人是会选择压抑,回避或是升华等其他方式进行化解的,这在生活中代替了反击,成为了我们能普遍观察到的现象,那Manner的员工为什么就不能进行压抑或是回避,就像一个普通的被压迫的人一样默不作声,将攻击性向内收束呢。
一是就本案例而言,两位攻击性外溢的员工都属于年轻人,属于青年期或是成年早期,这种时期的人普遍都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欲望,这一与生理上处于高峰期离不开关系,
二也是社会教育模式起着作用,人在这个时期会渴望表达,思想会较为激进,同时也会较为极端,这使得对这个年龄段的人而言,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的发生率之于其他年龄群体是相对较高的,Manner的员工不能压抑攻击性,攻击性本身的强度较高是其原因之一。
此外,对于Manner的员工而言,工作压力是较为强大的,Manner的运行模式导致了店内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的空闲较少,对于Manner的员工而言,在工作中拥有间隙进行攻击性的释放似乎是相当难得的一件事,同时作为服务员,对于顾客带来的攻击性,对其进行回避是难以纳入考虑的,压抑是有极限的,转移找不到目标的,升华是过于困难的,长期受到压抑的后果,不是向外爆发,就是对内攻击自己,在我们注意到Manner的个别员工对他人进行攻击行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那些与他们受到相同待遇,处于相同处境却没有表露出攻击性的个体。
在这起案件中,是成年男性选择与成年女性发生冲突,而另一起Manner 的事件中,是成年女性选择与中年女性发生冲突,其都是生理上的优势方在社会地位上处于劣势而选择对生理上的劣势方进行攻击行为。所以,其潜意识中很可能认为作为服务员与客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错误的,违反事实的,而这会给其带去焦虑和攻击性。
心理学实习生 王思清 撰写